西藏神灵文化探秘——印度佛教的(二)

2022-07-08 20:51:00

                   (藏传欢喜佛双身像)

二、印度密教的教义。印度密教的教义主要是性力派的双修法。著名的佛学家布顿在他所著的《印度史》中把密教的经典分为四类:(1)所作坦多罗(事部)即密教未成为独立教派以前大乘经典中的密教;(2)行坦多罗(行部),即以《大日经》为代表的经典,这类经典和释本为数甚多。(3)瑜伽多罗部,即以《金刚顶经》为代表的经典,包括《理趣般若经》等等;(4)无上瑜伽坦多罗,无上瑜珈坦多罗又分为父部、母部和无二部。

我国(藏文大藏经)中包括着大量的密教经典,它是一个无尽的宝藏,全面系统地保留了印度的密教教义和历代藏地密教大师的智慧,如果剥掉它们的神秘主义和的形式,有着合理的内容,而印度密教也与我国的道教有着悠久的交流历史,这是我国研究中的空白(《印度哲学史》黄心川着,p255-259)

密教认为:无论密教的信徒其行为的性质如何,它们都不是一种罪孽。五摩竭罗,即「五末」的教理于此获得了胜利,这就是肉、法印(女性伴侣)、酒精饮料、渔和。这都是在对外传授和文字方面,而不是在秘传方面所作的粗略解释。神要用精液、血液和粪便的供物来崇拜。所以,上品密教经典主要是针对那些非的冲动,尤其是性冲动最强烈的人。他们所确立的目标就是实行一次烦恼「转移」,以心理的洞察力(提前完成心理分析的所得)而以烦恼可以变成一种解脱的手段。在坦特罗的帮助下,烦恼可以在解脱的事业中变故积极的因素(《之旅》,[意大利]图齐着,耿升译,王尧校订,P67)。在密教里,把欲望看成是菩提,把欲望发泄掉,就是成功地转移烦恼,从而获得解脱。这是一种转嫁式哲学,或者是密教的特色;所以,密教特别注重性伴侣,把女性视作解脱的佛母、明妃,成佛的动力和来源都与女性伴侣息息相关。因此,在所有的手段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便法门,

  [美国]著名学者休斯顿在世界畅销书《人的》中说:

「而最令西方有兴趣的能量就是性,因此毫不足为奇的,密宗在国外的声誉就是建筑在把这一项冲动用在圣礼仪式上。威尔士(H.G.Wells)有一次说,真正令他有兴趣的两样东西就是上帝和性。如果我们得到两者—不必像在出家和独身那样被逼二选其一—现代人耳朵曾听到音乐一样,到了这般地步,以致一般西方人心目中就把密宗和性几乎等同起来。这是不幸的。这不仅令密宗更广大的世界含糊不明,并且扭曲了性教义而将之脱离开那个密宗世界。

在那个世界之内,密宗对性的学说既不令人兴奋也不古怪:它们是普遍的。性是如此之重要——它毕竟是使生命绵延不断,因此必须十分直接地将之与上帝连接起来。柏拉图的《斐德罗》(Phaedrus)篇中所歌颂的乃是赫西奥德(Hesiod)的神圣的爱欲(Eros),在某方面说是被所有民族歌颂的。不过,就连这样说也是太温和了。性是神圣最实际的显现,不过要有这个附带条件:是当两者因爱而结合。当两个人激情地,甚至疯狂地—柏拉图所谓的神圣的疯狂—相爱;当一方最要接受的就是对方最要给予的——在他们相互高潮的时刻,是很难说那种经验是肉体上的抑或是精神上的,或者他们感到自己究竟是两个人或是一个人。那一刻欣喜若狂的(ecstatic),因为那一刻中他们站到自身外面去了——ex,外的意思;stasis,站立的意思——体现绝对的融合之一体。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讲到任何密宗独特的地方:从希伯来的雅歌(song songs)到与基督的神秘婚姻中的明显的性象征,方才所提到的原理,在所有的传统中都会出现。使密宗特别的是,它全心全意地采纳性行为精神伙伴的方式,公然而蓄意地与之合作。除了的神经质和兴奋之外,密宗通过它们的艺术(表现出男女在的拥抱中),在他们的幻想里(想象的能力应该极力加以培养),以及在明白的性行为中,把结合的肉体跟精神分成两者,都保持在严格联系之中,因为四个教士阶层之中只有一个是独身的。除了这些一般的描述之外,就很难进一步说明了,因此,我们以一项补充性的观察来作为结束。密宗的从事,并不是像犯法般狂欢的去追逐,而是要在导师的审慎指导下,以一种非二元观点控制的情况中,当做从事一长串的通过好几世神训练后的最高喜庆。其中努力追求的精神情感,是在实现超越的同一中的狂喜的、无我的、极乐的福祉。但是它并不是自我局限的,因为这种从事的最终目的,乃是从那不二的经验中降落下来,使自己超越疏感,以更好的准备去经验这庞杂的世界。(《人的》【美】休斯顿.史密斯着,刘安云译。海南出版社2013年版,P136

   在西方人眼里,密宗是一种性的,是与上帝、欲望、一致的,所以,他们并不认为观想双方状态的双身佛作为本尊是,他们认为在上师的指导下做爱是一种高度的精神境界和行为艺术。东西方观念的落差,使到密教被称为与一神教一样的,密宗信徒的性行为只要不超越当地的法律,就没有人干涉、指责,甚至其性行为上的种种姿势,还被西方人赞叹、欣赏,称为「神圣的爱欲」、「是在实现狂喜的、无我的、极乐的福祉」。这与密宗主张通过男女性力交合方法,不是旨在欢愉、极乐,而是作为瑜伽过程来体验精神的专注产生的能量,从而认知宇宙的奥秘,相去甚远。

「金刚乘」的显著特点是祭祀和灌顶,祭祀最兴盛的是烟供和火供,灌顶就是修行者观想本尊,与明妃(瑜伽女)处于交合极乐状态中(金刚乘体系中的莲花象征女根,金刚象征男根,修行者就是在极乐坛城中的金刚手,在这个系统里象征最高幸福),也叫乐空双运。瑜伽行者还与八个以上的金刚女表演类似行为艺术的唱歌、跳舞、求爱、做爱等,双方溢出的,男的叫做白菩提,女的叫作红菩提,混合起来滴在弟子舌头上,就是灌顶了。一整套程序,把男女双方的交合搞得隆重、热烈、神秘、神圣,灌顶之后的瑜伽男被教导他将来的行为准则:他应当「杀生」,「说谎话」,「取所不与」,「追逐别人的妇女」。然而据说这是表示他应当集中思想(产生明光),说「我将救度一切人民」(穷极而言,根本没有任何人民,这是般若经的话头),取一个女人的「不净」(不是给他的,象征必须获得知识),追求漂亮的女孩,他似乎是他自己的(「无我」天女,别人的指她的疏远)。他不从事任何仪式或禅定,不躲避性行为:他享受一切妇女,在时他处于空性状态,他不爱也不恨任何人,朋友或敌人。他不礼拜木头石头粘土做的天神,因为他是自己的神灵。这些金刚乘经典以其对详情细节的现实主义的描写,似乎暗含真实的表演,实际仪式中的杂交,乱哄哄的。虽然经文本身反复说到所有这一切只是想象,只是禅定思维,始终立足于证道目的,描述它的一切象征都是指向最高的实性……。在一个想象的轮回世界中活生生的荒淫放荡与一个想象的荒淫放荡又有什么区别?(《印度史》[]渥德尔着,p467

对于印度密教的现象,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所说的,把「一个淫乐世界和一个悲苦世界这样奇妙的结合在一起的现象」,以及「既是纵欲享乐的,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既是林加崇拜的,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即是林加崇拜的,又是格纳特(意「世界之主」,指毗湿奴——笔者)的;既是和尚的,又是舞女的」。这种多元对立、二律背反的奇怪传统观念,都是指湿婆教派和坦特罗教派的特点,以及印度教派的多样性。

一般来说母神崇拜产生于母系社会,但进入父系社会则更强调阳性。湿婆的林加象征物(上为男根,底为女阴)恰恰表现了这一过程。无疑,吠陀后期印度进入父系社会,产生了对女性的极度压制,《魔奴法典》是极好的证明。

对于这一时期女神崇拜的坦特罗密教的出现,法国学者罗伯尔•萨耶(Robert Sailley)在他的《印度——的密宗》(耿升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版)一书中有如下见解:当时,婆罗门教和两大尚未最终使人接受,而是要继续传播并吸收民间信仰和生活方式;民间性力崇拜传统是湿婆婆罗门教和两者的共同遗产,此类过程很可能是民众最终赋予性力派一种重要地位的起因;为了扩大自己的力量,婆罗门教和都要利用这一传统,把这一部分相当多的群众争取过来。

综合众多学者及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印度密教其实就是来源于印度的民间信仰母神女阴崇拜,与《奥义书》的性力思想一脉相承,在印度教内部产生了右派密教和密教,左右派密教都崇尚性力派,这一性力派遂成为密教的主流,影响了当时的,并混进内部,吸取的有关理论素养,形成了以性力为主的「真言宗」、「金刚乘」、「密乘」、「自然宗」等称号的印度密宗,直接传入成为密宗后改称为。

密教是指「采用秘密仪式的教派」,包括师徒秘传,主要崇拜对象是女神,又称坦特罗教派。有的专家认为,它比吠陀更为古老,远古时代流行于民间,与瑜伽术有密切关系。该教派推崇「阴性原则」,认为女性生殖力亦既女阴是宇宙本原,湿婆大神的力量是消极被动的,其配偶的力量是积极能动的。这一理论表明母神崇拜的阴性原则对过去和现在都有很大影响,仍为一部分人所信仰,并有实践。印度的密教从来就不是一个统一的派别,而是一个采用秘密仪式的,巫术色彩极浓的教派的总称。

西方学者一般因坦特罗教派施行师徒「秘密传授」(Esoteric)的特点称呼这一教派为「密教」。该教派在印度教内逐渐分裂为左右两派。右派抛弃了杀生血祭,男女轮座(即Cakra Puja)等原始仪轨和秘密传授的方式,实行一般印度教流行的祭拜仪式,在部分信众内有少许象征性的杀牲血祭习俗,成为印度教的一支,即所谓的性力派(Saktism主要崇拜大天天母(Devi)——难近母(杜尔加)和加利(时母)女神,被视为湿婆妻子雪山神女的化身,又往往与湿婆教联系在一起,母神崇拜一向是印度教东部、南部流行于民间的主要信仰。

综上所述,印度密教的观念来源于印度民间的女神信仰,大约在4世纪左右,女神在印度教中的地位上升,印度教内出现了崇拜女性生殖力的倾向。在78世纪,女神在印度教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出现了的倾向:认为女性的生殖力不再是神性的一个方面或其它衍生物,她已超越了宇宙的两性原则,本身成为至高无上的宇宙的「终极存在」。大约在7世纪前后,一个名为「伟大的女神」或者「世界之母」的女神形象将诞生,她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众女神只是她不同职能的化身,印度教的三大主神----梵天、湿婆和毗湿奴,也是她创造的。10世纪前后,从湿婆派中分裂出来一个崇拜女性生殖力的教派,这就是性力派,逐渐在印度教内树立起自己的地位。性力派崇尚「阴性法则」的女性生殖力崇拜,该派认为,女性的生殖力是世界之源,世界只是女性性力气场的展开。在修行中采取秘密的仪式,对女神供酒、肉、谷物,甚至人身,深夜男女「轮座」(按规定男女交合)杂交。这种思想和修炼实践,后来为中的密教所吸收,产生了密教的「女行」(明妃、天女、佛母)的学说与实践,密教(它是后期与印度教性力派结合的产物,俗称「转基因」)也具有这样的传统,如密教的修行实践大都集中在妇女的身上,密教中奉行的也是女性法则,也即是后来统称的「无上瑜伽男女双身法」。由种种信史可知,印度晚期的就是密教,密教的主要教义就是无上瑜伽男女双身法,与道家的房中术如出一辙,只不过增加了更加复杂的仪轨,显得更加神秘。使到简单问题复杂化,平常问题神圣化,男女问题高尚化。专家评论双身法的贡献,认为在实施严格种姓制度的印度,妇女的地位低下,但双身法的瑜伽女(无我明妃、金刚亥母等)可以与瑜伽男(金刚佛父)交合修法,改变了妇女地位低下的现象,推动了女权运动的发展,动摇了印度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有着积极的意义(《印度教:与社会》朱明忠、尚会鹏着,p278280)。

所以,印度著名哲学家恰托巴底亚耶(D.Chattopadhyaya)在《顺世论》一书中称:「密教既非,也不是印度教,它本来是简单的属于农业的……成百成千的这种宗派暗地里在孟加拉国活动……所有这些原始崇拜都是一样的。」密教坦特罗应当是一种来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在雅利安人到来之前,一种古老的流行于民间的原始女阴性力(Shakti,萨克蒂)崇拜,是一个独立的教派。印度教性力派和的密宗都直接取息这一母神的原始崇拜。

在印度,密教从民间走进经院学派的殿堂,成了中观和唯识两大学派最重要的实践内容。两派互相批判吸收,中观派后来者居上,以清辨、月称和寂天为主,清辨的论著较多,除了汉译《般若灯论》和《掌珍论》外,还有藏译的《中观心论》。他的理论重点在用中观学派传统的「二谛」说,解释瑜伽行派的「三自性」说,使这两大派别在「有无」、「净染」这类关系认识论和道德实践重大问题上的界限明晰起来,但是,同时,他又受到瑜伽行派方法论之影响,承认因明在破他显己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

印度那烂陀寺是印度的文化中心,也是密教吸取理论素养的基地。那烂陀寺纪律严明,学风自由,所传不拘一格。那时,那烂陀寺容纳的「外道」甚至比徒还多,密教在这里很活跃、很兴盛。印度晚期,「空」、「有」成为的主要潮流,大乘瑜伽行派和中观派最为发达,新兴的密教由于有了瑜伽行派和中观派的理论支撑,如虎添翼,越来越有压倒一切的优势。瑜伽行派的清辨和中观派的月称、寂天等论师曾经是那烂陀寺的重要人物,月称和寂天都是南天竺人。南天竺是印度教盛行的地区,7世纪以来,的密教化主要是从这里诞生、形成和发展的,包括的八宗共主龙树菩萨在南天竺铁塔取得密教经典的典故亦发生在此地。在密教气氛熏陶下的学者,普遍带有浓厚的密教色彩,月称和寂天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月称和寂天等印度晚期理论家,由于接受了密教的观点,坚持六识论思想,把游离于根本识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思想的缘起性空断灭论中观见视为修行的圭臬。

据义净记,他在那烂陀寺期间(675685年),那里的密教已经有经常性活动,他曾「屡入坛声,希此心要」,终不可得。这个心要传说是龙树菩萨的「特精斯要」,名叫《特明咒藏》,共十万颂合汉译300卷。到了8世纪,密教有一个突发性的发展,形成了以那烂陀和超戒寺为中心的密教基地。自8世纪以后,密教逐步占领了印度所有的领地,其与印度教和民间巫教的界限,实质上已经很难区分,它北传乌苌、于阗,一度成为唐中期最显赫的教派,在吐蕃占有很大的势力;南以斯里兰卡为基地,对介乎中印之间的南洋群岛和中南半岛诸国,也发生过巨大影响。为不少王朝所推崇。朝鲜和日本则经过中国的桥梁,相继传进密教。一时间,密教在世界中也成了压倒一切的教派。

但与此同时,密教受到了两方面的抵制和反对:一方面是来自社会和其它思潮的;另一方面是来自内部的。到12——13世纪,在印度和南洋群岛诸国,伊斯兰势力最终消灭了,密教首当其冲,受到打击;在斯里兰卡,密教与上座部,经过长期较量,也是失败告终。密教在中南半岛诸国的经历,与此大体相近(《史》任继愈主编p214215)。

中国密宗的命运不长。从公元4世纪开始,密教的经典逐渐流入中国,但是,密教第一次得到朝廷的积极鼓励和公开承认则是在唐朝玄宗期间,玄宗热衷密教是因为他对道教的迷恋,而道教的房中术、占星、幻术、咒语、烧纸钱等与密教的无上瑜伽男女双身法等仪轨有诸多相似之处(《唐代》美.斯坦利.威斯坦因著,p5556),所谓的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藏以及一行所翻译、推崇的密宗,其影响只限于宫廷上层。由于它和儒家文化格格不入,未能广泛传播,传到第三代惠果之后就被日本空海等接到日本了,在日本大为流行,成为「东密」,后来,居然成为日本要求传教的「」。唐朝之后,尽管在北宋时期还引进过大量密教名典,但密教的修炼与儒家的伦理观念与禅宗化的理念不相符,也即违反中华文明,遭到中原士大夫集团和民间的强烈抵制,使它缺乏在中土发展的适宜气候;倒是藏传重新兴起,由于同苯教的结合及的体制,才使密教得到充分的表现,一般称为「藏密」或「西密」。在藏密和缅甸密教的影响下,云南大理地区也有密教长期流行,,也有颇强的生命力,俗称「阿阇梨教」,亦名「滇密」。日本从中国传去的密教有两支:由空海建立的真言,称为「东密」;由最澄、圆仁所传天台宗密教,名曰「台密」。

密教从印度的民间信仰与印度教的结合,并在内部作为非法潮流成长起来的新兴宗派(还未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虽然流布很广,却无严密的组织和传承,是渗透式,所以很难确切弄清楚它产生的时间和地区,但至少到了七世纪,由于成功「挖角」内部一些大师参与密教修学,把中观派和瑜伽行派的理论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逐渐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1213世纪,穆斯林入侵印度,面对密教化的,这个对性很严格的信仰群体,决定摧毁密教化的「」,那烂陀寺和超戒寺被彻底毁灭,从此在印度几乎灭亡。可谓:「密教兴、亡」。基本上被驱逐出了印度国境,密教占据优势的时代也宣告结束。但它作为的一个派别,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依然长期流传(《史》任继愈主编p214215)。

戴维森在其《印度宗密》一书写道:「密宗经文的写成的重要时期令人吃惊的短。从公元7世纪中叶到11世纪中叶,密宗的主要经文、评论、成就禅坐的仪轨、献祭手册、秘密瑜伽教本、火祭(护摩)程序均被撰写出来。」据称,这些坦特罗(谭崔)密宗经典有20多部,《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秘密会集经》、《瑜伽女坦特罗》、《度母坦特罗》、《黑金刚坦特罗》等密教经典纷纷出笼。这些经典大都已经渗透到各大寺院,最重要的是《秘密集会经》,或称《秘密集会坦陀罗》或称《如来秘密经》,该经既有文字也有象征图像,如说法处被象征地定位为中。其文字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安住在一切如来身、口、意、一心之金刚明妃秘密中(按:「秘密」在密宗语中,指女性女阴)。

因而在曼陀罗中的佛和菩萨都有修法女伴、修习手段等。经文归于「菩提心」思想,它与一切皆空有关(断灭见外道论);而要取得内心成就,必须要寻求女性。他告知菩提心如何取得,并告知巫术。其中还称,欲望产生于金刚(男根)。在《秘密集会坦特罗》经文中,为了取得大神通,不乏不惜打破社会常规伦理道德的言辞,蔑视传统习俗和伦理道德,,乱伦(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p376)要求选择「以具足三昧耶之智慧母(佛母),生处无坏(生殖器完好),年满十二等之童女,奉献师长云:贤首纤长目,容貌妙庄严,十二或十六,难得可二十(难找的话,则二十岁也可以),廿上为余印(超过二十岁,则为次等品),令悉地远离(会令成就远离修行者),姊妹或自女,或妻奉师长(母亲、老婆、姊妹、女儿等等都要献给师长),为了完成修法,就算不道德行径,同样可达到「大悟」、「解脱」的境地。《秘密会集经》五方佛说以阿閦佛为中心。成佛依「」实现,五佛有相对的明妃,分别对应地、水、火、风四大与空界的金刚持菩萨,依两性之融合来表示成佛境地,又分父续和母续,强调性瑜伽。要取得内心成就必须要寻求女性。此经告知心灵成就悉地之取得方法和巫术。8世纪的《金刚花寇坦特罗》是一部最具权威解释「金刚」定义的经文。它称,「(我们谈到的)愚、怒、欲;欲总是产生于金刚(阴茎),因而众的技巧的方法是金刚乘」。金刚代表男根,莲花代表女阴衍生出爱欲的运动,后来,又被密宗加进「结印」的「密灌」仪式,即弟子引来性力女伴给师父,双身后,泄出的精液称之为「开悟」(菩提心),作为甘露由弟子饮下,这是赋予弟子实践「自我圣化」的资格。这在《密集会集经》和其它几部坦特罗作品中均有论述。这被称为「最高瑜伽」,即「无上瑜伽」的开始。虽然密宗在印度兴盛一时,但是,现在已经灭亡,令戴维森难以理解的是:现在看来为什么印度无视它们,而和东亚地却热衷它们。最终,全盘接收了印度的密教,并与本地苯教、汉地的斗争中逐渐生根发芽,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的体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大家在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