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知多少丨关于“信”,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

2022-07-13 23:22:07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简单的话道破了“信”的重要性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

认识信 了解“信”

以“信”走天下




“信”里藏着大来历

“信”最早出现在《尚书》,所谓真心诚意即为“信”


“信”有着深远的来历

从古至今

在历史的长河中

从不缺少“信”的身影


“信”里藏着小故事


曾子杀彘

曾子,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曾子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出自《韩非子》)


一诺千金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特别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得到一百两黄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当上了皇帝,开始搜捕项羽的部下。季布曾经是项羽的得力干将。所以刘邦下令,只要谁能将季布送到官府,就赏赐他一千两黄金。但是,季布重信义,深得人心。人们宁愿冒着被诛灭三族的危险为他提供藏身之所,也不愿意为赏赐的一千两黄金而出卖他。

(出自《史记》)



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时侯 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出自《送东阳马生序》)


立木求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出自《资治通鉴》)



信义兄弟

春节前发放工钱,是孙水林对民工的承诺。 腊月廿七凌晨,一场重大车祸将他永远阻挡在发工钱的路上。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二十年来,孙水林用时间证明着诚信,在他罹难之后,弟弟孙东林继续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哥哥当初的承诺,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


“信”就在你我之间


“信”的释义有很多

在每个人得心里

也都有对“信”的独特理解

让我们来看看青职的同学们

对于“信”的理解吧



在同学们心中一定也有记忆深刻的

专属于“信”的古诗名言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穿过如歌历史

从小耳濡目染

“信”在中国人心中就更像是个习惯

我们习惯了不撒谎 不欺骗

我们习惯了言必信 行必果


“信”乃做人之根本,乃立业之基

春回大地四月天

让我们携手共创诚信校园

树立诚信学风

成为诚信学子

愿你我以“信”待人

无愧于心



觉哒不错,就在文末狠狠赏个赞吧!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出品  

策划 | 党委宣传部

责编 | 董雷萍 

编辑/排版丨新媒体中心 王亚闰 曹博雯

摄影采访丨新媒体中心 周雨婷 曾晓弗

后期制作丨新媒体中心 姜丽君

校对 | 胡岳潭


你错过的那些热度好文,赶紧加关注去欣赏



清明 |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全面从严治党,青职这样做

传承雷锋精神 助力青年发展

魅力旅游丨欢迎报考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单独招生

叮——您收到一份有机会去美国读书的招生简章!

一路童行丨2018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学前教育专业盛情相约

预告丨一场不可缺席的传统文化盛宴

筑梦蓝天丨春风十里,我在青职等你

青职春色丨高清大图来袭,带你领略初春之美

2018单招简章 | 来自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邀请函”


大家在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