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2022-07-30 03:24:34

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京剧,今年起将统一教材,成为乌市中小学校的必修课。同时,首府还将打造50所京剧特色学校。

活动现场。

4月2日,市41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揭牌,水磨沟区中小学成为首府教育系统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首批学校。


丝竹悠扬,戏韵传神。在市41小的校园里,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哼唱出几句《梨花颂》、《智斗》、《铡美案》等经典曲目。


传统京剧《铡美案》是市41小五年级(6)班安赞尔·吐尔洪拿手曲目,小伙子边说边比划上了。挺直腰板,字正腔圆、底气十足,这两下子一看就是练过的。


安赞尔·吐尔洪喜欢京剧,和京剧的邂逅要追溯到他五岁的时候。“那时我很小,听了中央电视台11频道的一段《今日同音庆功酒》就跟着唱起来,后来我爸爸妈妈也跟着我一起看。之后,我们全家就成了票友。”


安赞尔·吐尔洪说他听到京剧的唱腔就兴奋,上学后,就去专门学京剧,直到现在,每天回家写作业前还要练习二十分钟基本功。


陈瑛是乌鲁木齐市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孩子们的京剧就由她主要负责授课。已经和孩子们接触一段时间的陈瑛感受到孩子们对京剧从一开始“听不懂”很快变得喜欢:“他们对每个曲目背后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再将形体、唱段、理论逐渐参透。”


陈瑛认为,各民族都应该从小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浸入到孩子们的心中,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新疆的文化建设都能起到重要作用。,‘让孩子吃我们中国饭,唱我们中国歌’我们会把代表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的剧目、经典唱段一一教给孩子,让他们继续传承。”


在乌鲁木齐市41小,学校从一年级起,隔周开设一节京剧专业课,将实现“人人会唱”。同时,学校还和陈瑛,国家一级美术师李强,著名剪纸大师、传承人林福贵,国家二级演员、侯氏相声第三代传人牛市斌等专家签约,由专家带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开设专项课程,培养孩子专业素养。


据了解,水磨沟区将依托城乡学校少年宫,将优秀传统文化向各学校铺开,请艺术家进校园,将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引入学校,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让孩子们领略其魅力,感受、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水磨沟区教育党委书记倪芳说,目前全区所有二十三所学校都纳入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名单,选择五到六所学校作为京剧传习基地学校,最终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全区人人参与、人人热爱、人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

带着爸妈学国粹

市第十九中学戏剧社的马紫晨同学表演豫剧《穆桂英挂帅》。

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在水磨沟区教育系统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上,市41小五年级(1)班的杨瑞和三年级(2)班的马佳怿表演了戏曲广播体操。


跟着戏曲的韵律,点着节拍,将单拉山膀、涮腰、腕花小云手等中国戏曲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与广播操相结合,立刻显示出独有的“中国味”。


杨瑞生在一个多民族家庭,妈妈是维吾尔族,爸爸是汉族,小伙子从小就喜欢京剧脸谱,喜欢上面花花绿绿的颜色。“那时我还没上学,我喜欢,妈妈就培养,我从画脸谱开始了解京剧。”杨瑞说。


从每个颜色代表什么意义,到不同脸谱代表不同人物性格,阿娜尔汗看到了儿子的进步,更看到了他的坚持:“在如今快餐文化较多的环境中,能静下心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孩子和家庭来说都是好事,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发扬光大,我们应该把渗透到血液,世代传承。”


除了唱京剧,马佳怿还喜欢写毛笔字。她记得老师说过“见字如见人”,能写一笔好字,人也一定有气质。


从四岁开始练毛笔字,妈妈就告诉马佳怿,那田字格里的字,就要像人一样有气节。起笔、落笔都要有张有弛,要行得端、做得正。


每年春节,马佳怿都会写对联、写“福”字送给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妈妈说,送出去的是福气,是礼节,也是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递。”


在马佳怿的妈妈马莉来看,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能从小学开始渗入教学,让孩子深入了解,并能给他们带来自豪感,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引领作用。少年强则国强,他们就是咱们最好的幼苗。


“作为家长,我们也要全力以赴,希望优秀传统文化能在孩子们的心里根深蒂固,这是祖宗留下的艺术瑰宝,他们有义务学习并传承。”马莉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首府中小学百花齐放

随着悠扬的琴声,同学们在台上写书法。

同学们展示写好的书法作品。


从本学期起,首府各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点课程,在各年级全面开展,形成百花齐放态势。


水磨沟区教育系统依托城乡学校少年宫开发的741门校本课程当中,有近三分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优秀项目,今年会继续深入开展此类课程。学校进一步结合自己的特点,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样的主旨,把优秀传统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在孩子面前。


与此同时,首府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鼓励多种形式和特色,创新协调发展。


全市各学校将以戏曲、诗词、书法(篆刻)、国画、民乐、武术、剪纸、刺绣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为重点,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各学校结合实际,确定传承项目,并将其纳入美育课程建设,开设校本课程,加强学科融合。加强以传承项目为内容的学生艺术社团和学生工作坊、学校少年宫建设,组织学生开展群体性、体验、互动性的项目实践活动。不断扩大传承项目的覆盖面和参与面。每年组织两次以上的集中展演展示。


据了解,目前,在首府各区县,已经有部分学校利用城市少年宫开设了京剧、剪纸、武术、国画等课程。


在市79小京剧社团,一首《智斗》唱得有滋有味。生旦净丑,粉墨丹青,悉数精彩登场。长袖舒展,花枪抖动时,时光仿佛倒流。


在市3小,从2017年9月开始,一年级新生根据特长和爱好被分入特色班,特色班中就设置了剪纸班和武术班。


同时,将在全市各类学校开展“中国梦”主题创新歌曲学唱,中小学生传唱10首歌曲。各学校利用课前课后、大课间、二课堂等活动时间,播放选定的“中国梦”主题歌曲,并作为音乐课教学重点内容。通过歌咏比赛、艺术节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全市各学校通过课程教学、主题活动、道德实践等形式,将传统美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学习生活全过程,让学生感受礼仪之美。利用春节、元宵节、青柠、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开展校园活动,让中小学生在文艺活动中充分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校各年级开展国学教学内容,把经典诵读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相结合,营造和谐、人文、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


来源:综合

记者:石磊   朱奇玮   陈彦仿   蒋晓

视频剪辑:段洁

编辑:朱奇玮

责任编辑:马诗钰

主编:黎想

大家在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