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我们听到优美的琴声,是演奏者经过了许多日夜的练习,练琴其实是非常辛苦的,我们在练琴的时候通常也会进入一些误区,在这里就大家一起分析几点练琴时的一些坏习惯。
只看手不看谱。
这个是大部分初学者的通病。许多人一旦感觉能把谱子背出来以后,就不再看谱子弹,虽然看着手有助于找到琴键的位置,但看着手却弹很难发现自己哪儿弹错了。尤其是初学者,刚开始学琴,而且对五线谱还不是很熟悉,一直看着手弹,即有可能弹错,又不益于学习五线谱。
弹琴时坐姿不正。
站如松,坐如钟是一个人良好精神面貌的表现。弹琴时也要坐端正。弓着背弯着腰翘着二郎腿弹琴,既不雅观,也影响手臂手指的发力
盲目追求所谓的“标准手型”。
这个概念说起来比较费力,大家可以参考“打倒手型派”的一些帖子,他有些地方解释得还是很到位的。确实近年来国内通用的所谓的“标准手型”存在许多的推荐大家可以看下卡尔·莱默尔著的《现代钢琴演奏技巧》,这本书对弹琴的各种技巧动作做了很详细的诠释。
盲目追求速度。
说来说去还是这句话:慢练是王道。
盲目追求完成曲子的进度。
很多人拿到个新谱子就想马上把它弹得像录音里一样,从而忽略了曲谱上的许多表情记号,甚至还会有大量错音,虽然听起来也许还不错,但实际上漏洞百出。要知道“一口气吃不成胖子”,“揠苗助长”式的弹琴只会适得其反。与此相同,不要同时练习很多曲子也是这个道理。
弹熟了便不肯再放慢。
一个曲子弹熟以后许多人就再不肯放慢弹,认为没这个必要,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坏习惯。大多数曲子弹熟以后,必须要经过无数次的“返工”才能基本成型,而每一次返工都要以“慢”为基础。如果弹熟以后就不在慢练,就很有可能把曲子弹“油”掉。
练一个曲子永远都是“从头到尾”。
换而言之,就是不会分段练习。许多只会“从头到尾”练得人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首曲子里总有那么些错音改不掉、每次弹到那么几段总会有停顿,不论练了多少遍,还是改不了。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没有把难点、错段拿出来单独练。
所以练琴时一定要学会分段练习,这样才利于改正错音,也便于解决曲子中的技术难段。
盲目选弹难曲。
这里补充一句,诸如《幻想即兴曲》、《钟》、《革命》等经典曲目,在选弹前请先估量下自己的水平。
过多弹奏练习曲,尤其是《哈农》。
练习曲只是锻炼技术的一个手段,但并不是个完全的方法,尤其是弹《哈农》。虽然我赞成练习哈农,但不主张把它当作是练习基本技术的“”,毕竟其中的内容过于机械化,连多了重复的东西相当于是浪费时间。其实把一些乐曲中的难断抽取出来练习,也不失为锻炼技术的一个好方法。
过多追求技术。
这点相信所有都能理解,被标榜为所谓“中国人练琴的通病”,望大家能驱而避之。虽然对没有技术做基础,空讲感情只不过是“纸上谈兵”。但弹琴的是人,不是机器人。没有情感的音乐相信是没什么人会接受的。
留着长指甲弹琴。
带着长长的指甲弹琴是比较危险的一件事,毕竟钢琴琴键不是海绵般软软的,甚至琴键之间还有缝隙。指甲被弹断或掰断的疼痛倒为其次,如果影响到了平日的练习,只怕得不偿失。
练琴时不专心。
不单是小孩子,许多成年人练琴也有这个问题。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所以练琴最好选择自己持续空闲时间最多的时候。
音乐课为文化课让路。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艺术学习音乐,就是为了为自己多贴上一层标签,多为自己争取一些机会。我曾经也是一名音乐老师,我听过最多的请假理由就是,孩子今天有英语课,音乐课不上了。明天有考试今天得复习,音乐课不上了。关于这件事情虽然能理解但是不能够被认同,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考第一名的孩子可能从来没有耽误过一节音乐课,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改变音乐课会耽误学习的误区。
很多时候音乐起到的是一种调节作用,是一种在忙碌学习中迅速缓解疲劳的方式。如果每次一遇到什么事情音乐课就会被列为最先取消的名单里。音乐也是有连续性的,经常串课造成不固定的练习和学习方式,对技术的培养是一项很大的伤害。并且如果家长经常取消音乐课,孩子潜意识里就会对音乐课产生不重视的心理,那又怎么学好音乐呢!其实我们对音乐课和文化课应一视同仁,不偏见。
考级是衡量孩子水平高低的标准。
在音乐教育里面一些老师家长似乎对奖杯、资格证等荣誉类证书格外痴迷。考级的证书就像一个身份阶级的证明一样。有手里没有个几本几摞的就像低人一等,不考个某某乐器几级就不好意思说出去一样。被人们莫名的追捧。不可否认的是,参加一些表演类的比赛是可以锻炼孩子的一些能力。
但是功利心的考级并不可取,而且也容易存在很多弊端,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的级数更高,那就不得不练习一些还不是他现在水平能驾驭的作品这就叫拔高。拔高就需要孩子用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去理解,不仅耽误了正常的学习规律,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挫败感,影响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其实考级对于一个人音乐造诣的高低,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主要还是要看实力的。
只上课不练习。
有些学生每周都去上课,但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回家不爱练琴,然后下周仍然去上课,甚至一周要上好几节课但是表现的不好。周而复始学了好几年可是水平不见长,这就是最大的误区,不要以为学的年头长,课上得多学的就一定好。练琴时间的长短才是检验一个人水平高低的标准。
试想一下每周上课一小时,回家不练琴。一年下来一共48小时才练两天的琴。这样的量难道不可怕吗?技术的积累那可是全靠练琴在支撑啊。可能刚开始学的简单我们看不出差距,但是时间长了优势略势就很明显了。其实练琴时间的长短才是你学习音乐的真正时间。
作为每一位钢琴老师以及家长一定都希望自己孩子苦练多年的钢琴才艺可以在最好的平台上表现。很多国内的钢琴比赛的含金量都令家长及孩子们失望。
如今,终于有一个质量超高的国际平台得以让孩子们的才艺得到最佳的展示。
勃拉姆斯国际钢琴大赛是为了纪念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而创办的国际钢琴赛事,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着极高声誉,被誉为欧洲最著名,最高级别,最专业国际钢琴大赛之一。
大赛是由德国勃拉姆斯国际钢琴大赛组委会,国际青少年钢琴艺术教育联盟,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主办,大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世界钢琴教育的发展,成为世界钢琴家的摇篮,发掘并推动钢琴人才的成长,提供开拓艺术职业生涯的平台。比赛初期只接受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钢琴参赛者,随着比赛的国际知名度日益提高,很快开始接受国外参赛者报名,进而发展成为国际钢琴大赛。大赛每两年在德国·汉堡举办一次,宗旨是评选世界上最具钢琴天赋、演出勃拉姆斯代表作品水平最好的参赛者。
自2014年以来,勃拉姆斯国际钢琴大赛在中国成功推广。在中国先后于多个省市设立分赛场,通过香港举办的亚洲区预选赛选拔选手赴德国参赛。直选的同时每年均有国内外享有盛名的音乐专家到场,并举办音乐会和大师班,有力的推动参赛选手钢琴水平的提高,加强了各地的文化建设。今年赛事还将招收室内乐、声乐选手。总决赛将由德国多位钢琴大师、国际钢琴评审与汉堡交响乐团首席弦乐大师、意大利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联合组成评审委员会。
欲知大赛详情,点击阅读原文或发送关键词“勃拉姆斯”,观看勃拉姆斯国际钢琴大赛简章
点击"亚洲音乐联盟"关注我们哦!
编辑 / 亚洲音乐联盟
文字参考 中国之声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音乐文化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