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一生创作了许多二胡曲,流传下来的只有《听松》、《二泉映月》和《寒春风曲》三首。阿炳留下的这仅有的三首二胡曲,都不能只依据其标题而望文生义、穿凿附会的去理解。应当结合作者生平、创作的时代背景和音乐表现手法分析研究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索乐曲的真正内涵。
一、《听松》
《听松》作于一九三九年,全曲由三个段落构成,并有引子和尾声。引子中有两个动机,第一个动机(第一小节)象是怒吼,第二个动机(第三、四小节)象是叹息。整个引子苍劲有力,激情奔放,情绪逐渐高涨。第一段开始,一个沉思的动机并加用了颤音反复三次,突然,闯入了响亮的号角音调。这里阿炳创造性的吸取了一些西洋音乐的因素,分解和弦式的旋律进行具有强力的战斗气息。第二段是乐曲的主要部分,作者运用了大量切分节奏,使人联想到怒吼的松涛,表现出不可阻挡的气概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一段在旋律进行方面有三个特点:一是月节内部多用级进,乐节之间用大跳,使每个乐节都以泰山压顶之势进来,旋律起伏跌宕,气势逼人。二是乐句之间紧密融结,闯入重跌,环环相扣。有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奔流不息,表现出一种不可阻挡的气概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三是始终贯穿了第一段中出现的号角音调。开始速度由慢渐快,力度从弱到强。阿炳在这段音乐中,突破了江南民间音乐以往的特点,使旋律激越高昂,节奏铿锵豪迈,得到了十分感人的艺术效果。第三段开始是第一段沉思动机的变奏、奋发激昂的乐句,充满信心,不同反响。尾声从一个快速而有力的乐句开始,然后用类似锣鼓“急急风”的节奏掀起高潮并结束全曲,象是呐喊,象是号召。全曲速度体现了我国民间音乐,散—慢—中—快—散的布局原则,尾声和引子在情绪上和音乐素材上都有呼应,使作品获得了统一性。
《听松》不是叙事曲而是一首赞歌,它歌颂了中国人民青松般高洁的民族气节,钢铁般坚强的斗争意志和战胜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听松》的气势和如此浩大,它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如此鲜明,实在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杰作。
二、《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阿炳演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备碎琼乱玉,堆的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之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妇用一根小竹笋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动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肋夹着小竹竿,背上、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的拉着,在萧萧瑟瑟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阿炳曾把这支曲子称作“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自来者,自心而来,依心者,心之流露。”细听全曲,我们既感觉不到“泉”的形象,也无法联想“月”的造型。贺绿汀先生说的好:“《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相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己痛苦的身世。”《二泉映月》的确是阿炳一生的写照,它既抒发了阿炳饱尝人间辛酸痛楚,受尽欺压凌辱的无比愤懑、怨恨之情,又表达了他倔强的性格和对新生活的憧憬。[next]
乐曲从一声长叹开始,接下来是第一主题(第一小节第三拍——第五小节第二拍),旋律在二胡的低音区进行,情绪低沉、压抑,表现了作者心潮起伏,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郁闷心情。第二主题(第五小节第三拍——第十一小节第二拍)和第一主题构成鲜明对比,音区提高,不新向上冲击的旋律和多变的节奏,表现出作者充满愤懑的反抗和不甘屈服的个性,也表达了他对旧社会的激烈控诉。
这两个主题做了五次变奏。第一变奏(第十二——二十七小节)中第一主题进行了压缩,第二主题却大大扩充了,比呈示时更为激动有力了。第二变奏(第二十七——四十九小节)中第一主题扩充为两个乐句,第二主题则用离调手法获得了发展,将情绪推向新的高度。第三变奏(第四十九——六十二小节)迂回平缓,为高潮出现做了准备。第四变奏(第六十二——七十八小节)中第二主题一浪高过一浪的向上推进,作者心中的不平在这里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旋律在高音区突然煞住并突兀下沉,以全区最抵音开始了作为尾声的第五变奏(第七十八小节——八十九小节)乐曲的结束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这种由两个主题交替出现并加以变奏的乐曲结构形成在宋代就已用在说明音乐中,被称为“缠达”。阿炳在《二泉映月》中创造性的运用了“缠达”曲式,淋漓的表现出反复倾诉也倾诉不尽的满腹话语。
近二、三十年来,《二泉映月》一曲已经跳出二胡演奏范畴,而被改编为二胡与民乐队合奏(类协奏性质)。
三、《寒春凤曲》
《寒春凤曲》据阿炳讲来源于道家失传了的《梵音》。此曲旋律刚劲、明朗,色彩多变,艺术风格独特、新颖。此曲透出一股力量,一种倔强的劲头,一副向命运挑战的气派。全曲为单一形式的变奏曲式,是由三个基本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四个小节第三拍的后半拍——第九小节的第三拍前半拍)一开始就在二胡的高音区,以极强的力度奏出激奋人心的旋律,这突发的、异常强劲的曲调,犹如对美好前景的强烈追求和渴望。第二乐句(九个小节第四拍——十八小节第三拍的前四分之一拍)中出现的两次由高至低,由弱渐强的滑音,是用模拟的手法表现出在初春的季节里,突然刮起阵阵刺骨的寒风,映射着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所遇到的艰难困苦。此曲较多的应用调式变化的色彩来丰富旋律的表现能力,如此曲的第三段高潮处(六十一小节第三拍——六十八小节第二拍),旋律进行中由于强调re音,特别是变宫音si的出现,使曲调的情绪豁然开朗,具有强的推动力,音乐清晰明亮,富有生机。
《寒春凤曲》是《二泉映月》的姊妹篇,如果把这两首乐曲加以比较,不难看出他们在曲式、句法、节奏、音调等方面都很近似。这首乐曲是4/4拍,共一百小节,近四百拍,有二十二处约一百拍和《二泉映月》相同,其实可以说同一乐曲的两种不同奏法。阿炳在这首乐曲中表现的仍然是他苦难、坎坷、抗争的一生和忧愤、悲切,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情感;在曲调进行上,多在明亮音区,显得更加活泼流畅,舒展宽广。
长按二维码可以进群与二胡专业者进行交流
如果进不去群可以加先加个人微信
可以添加个人微信号进行交流
联系电话: 4000543221 0531-88914926
专业咨询:13012983121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二胡精美配件☺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音乐文化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