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还是狂放,从孔庙到佤山,那些唱给祖先的歌

2022-07-29 00:30:15



这一期可能有点瘆得慌,要跟大家聊聊祭祀音乐,胆小勿进哦。

音乐是有功能的,自从人类开始创作音乐,“祭祀”就是一大用途,诗经中风、雅、颂中的《颂》就是收录祭祀歌曲的部分,而后世很多“雅乐”和祭祀音乐也是同根同源。今天就从汉文化圈里最盛大的祭祀仪式开始吧。



祭孔乐舞

每年农历二八月的第一个丁日和孔子诞辰纪念日,孔庙要举行祭祀大典,所以“祭孔乐舞”又叫做“丁祭音乐”。既然是祭祀至圣先师孔子的音乐,那自然非常讲究,不管懂不懂吧,反正历代皇帝对祭孔乐舞的编制、乐器、乐谱都以“钦定”之令下达。

祭孔乐舞按照祭祀仪式程序配制乐章,总共有六章六奏:

迎神 奏《昭平》之章

初献 奏《宣平》之章(有舞配)

亚献 奏《秋平》之章(有舞配)

终献 奏《叙平》之章

撤馔 奏《懿平》之章

送神 奏《德平》之章。

如果全部演奏的话,需要一百多人合作完成。所用乐器是金、石、丝、竹、革、木、匏、土八类。其他的都好理解,那“匏”是什么呢?中国古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而古乐器中的笙、竽属于匏音。

以下这段音乐是《昭平》和《宣平》,听上去庄严深沉,鼓乐部分来自已故演奏家朱啸林。



那么问题来了,哪一天是丁日呢?我特意查了,2018326为春季仲月上丁日。这一天,受到儒家文化影响的很多地方都有隆重仪式,比方说我们的邻居韩国就在成均馆大成殿前举办祭孔大典。



韩国祭孔大典  这口罩让我有点跳戏

 



相较于孔孟之乡的庄重肃穆,生活在西南的少数民族则泼辣了许多,人们对生死往往达观,既然是哭着来的,干嘛不笑着走呢?“撒叶儿嗬”是土家族丧葬或者祭祀时的一种歌舞仪式。村里有人亡故了,邻居们会聚集在主家的院子里跳起“撒叶儿嗬”,不断旋转跳跃的身体里发出高亢的假声,唱着逝者功绩或人生无奈,劝人们在世时要享受美好年华,那场面看上去像是一场聚会。

庄子鼓盆而歌,土家人手舞足蹈,这根源于原始图腾崇拜的生死观让人感佩。事已至此,离人已然唤不回,与其终日以泪洗面,不如高歌长啸一路送他们走远,起伏的山峦听见,逝去的人也听见。

仔细一想,其实先人们从未走远,既然生于土地,归于土地,而活着的人和自然有多近,就和祖先有多近,也算是天人合一最淳朴的表达。



土家族撒叶尔嗬《我陪亡人到天明》




农历十月,忙完了秋收,瑶族人要准备祭祀祖先——盘王。盘王(盘瓠)是瑶族、苗族和畲族人民共同的始祖,传说盘瓠由蚕变成犬,再由犬变为人,后来成就一番伟业。而这个传说似乎印证了远古先民养蚕和驯化猎犬的过程。再后来盘瓠战场立功,迎娶帝喾的三公主为妻,繁衍后代。

瑶族人迁徙到哪里就会在哪里建一座盘王庙,祭祀当天,长老们带领族人来到盘王庙前,唱盘王歌,跳长鼓舞,歌颂祖先的功德,千百年风霜磨砺让这歌声带着时间的温度。




以上这些祭祀仪式其实都还算温和,而佤族的木鼓祭可就威猛多了,那场面奔放热烈,充满着野性的力量。

佤族人认为木鼓声可以通天,是和神灵对话的圣物。每个村寨都至少有一对以上的木鼓,小的是“公鼓”,大号的则是“母鼓”,供奉在专门的木鼓房里。当木鼓老了,就要制做新的木鼓来代替,这就是拉木鼓。

有观点认为皮肤黝黑的佤族人是北印度吉普赛人的后裔。传说在远古时代,神明木依吉用大木槽拯救了洪水威胁的人类,于是佤族繁衍下来,木槽也就成为了今天的木鼓。这像不像诺亚方舟的故事?




在拉木鼓节上,健壮的小伙子们敲击木鼓,姑娘则跳起甩发舞,一时间秀发飞舞,鼓声震天,四方颤动,是祭祀更是狂欢。

 

 


    庄严的鼓、狂放的鼓,低声沉吟或者声遏行云,人们如此多情,每一种声音都含着对生的热情,对亡的敬畏。


清明时节阴雨绵绵是常见的,而今晚却狂风大作,似乎一种愤怒的力量袭击着大地。在这个春寒的夜晚,愿你做一场温暖的梦,与逝去的亲友慢叙离情,更愿你在所有清醒的日子里,珍惜每一次看似平淡的相逢,和珍视的人心意相通,过得踏实而满足。







莫澜


音乐广播《音乐风情》节目主持人 

陕西省广播电视优秀栏目奖获得者 

系列公益活动“音乐分享会”活动发起人

宝鸡市文艺大奖获得者

宝鸡市音乐家协会会员


音频节目收听地址

https://admin.qingting.fm/home/content/channels/73566/

http://www.ximalaya.com/73808365/profile





大家在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