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双林:西方文明等级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一项以地理教科书为中心的考察
文章来源:作者赐稿 更新时间:2016年07月19日
(原名《从近代编译看西学东渐——一项以地理教科书为中心的考察》,见刘禾主编:《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全球史研究的新路径》,三联书店2016年4月)
1908 年,臧励龢编纂的中学地理教科书《新体中国地理》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在短短三年时间内,该书曾先后印行 8 版。进入民国后经过校定,又印出第 9 版。该书对文明等级论亦有介绍,如书中在论及“社会”时写道:
今世界社会开化之程度,可别之为四:
(一)野蛮之民。同类涣散,不公不群。或畋渔以为生,或取昆虫与草木之实以为食。晦盲否塞,蠢如鹿豕。
(二)未开明部民。建大部落,拥戴酋长。逐水草而居,以游牧为业。安于顽陋,不思进化。
(三)半开明国民。虽无宪法,而政教尚备。工业亦颇发达。然笃于守旧,而无竞争思想。
(四)文明国民。宪法完备,文学技艺,发达而有进步。文明进化之最优级也。[57]
同年学部编书局所编高等小学课本《地理志略》中在论及“民品之等差”时写道:
宇内各国之民,因其文野之等差,别为四种:
一、文明国民 有聪明敢为之气度,学术技艺,挺然秀出。生活之程度,日见进步者是也。
二、半开明国民 虽不及前者,尚有文学教育,于农业及制造颇上达者也。
三、未开明国民 无学校书籍,又无一定居处,逐水草迁徙,专以畜牧为生者也。
四、野蛮国民獉狉无知,人事简陋,性情凶恶,仅依渔猎以遂其生命者是也。[58]
1909 年,凌廷辉在其编写的《人生地理学》中写道:
社会也者,众合而有所共守也。其偶聚为社会者,无共同遵守之法律,无共同希望之幸福,其人无分治之法,亦无互保之心,自不得以社会论。……自古迄今,研究进化之公理,分别社会为三大端:一野蛮社会,二族制社会,三军国社会。[59]
如果前述几种地理教科书都是四级等级论,此书是一种新的三级制文明等级论。不过这种文明等级论不是源自亚当·斯密的历史发展四阶段论,而是源自甄克斯在《社会通诠》中提出的历史发展三阶段论。书中还对“野蛮社会”、“族制社会”和“军国社会”的具体内涵做了详细解释。
在清末,文明等级论不仅充斥于中小学地理教科书,而且进入大学课堂。如邹代钧是晚清地理学名家,京师大学堂的学生曾群起驱逐其他教习,要求学部请邹代钧前来讲授地理学课程。但在邹氏编写的《京师大学堂中国地理讲义》中,同样包含有文明等级论的内容。如该讲义在论及“社会之等级”时写道:
社会之等级,从其发达之程度,可大别之为四,如左:
甲、文明国民 上下一心,有协同振作之气,宪法完备,法律修明,学术茂美,教育普及,遵道德,博知识,重卫生。农工商业,既勤且巧,生命财产,皆得保护。国富兵强,文化日进。方今世界,是得幸福之民也。
乙、半开明国民 虽无宪法,尚有法律制度文学技艺。其民重农,即工商之业亦颇发达。城郭宫室具备,衣服器用充足。然教育未能溥及,社会组织不完处。此竞争世界,未能独立自主者也。
丙、未开明之部民建大部落,拥戴酋长,以游牧为生业,逐水草迁徙,列幕布居。略有文字,条教号令,以便期会。而无定之疆土。亦有土著田作,知耕而不知耘,安于固陋,不思进化。今内外蒙古及阿剌比亚是也。
丁、野蛮之民同类涣散,无大君长。无文字,无法律,以畋渔为衣食。晦盲否塞,蠢蠢如鹿豕。(以上寒带之民)或崇拜禽兽以为神,毁伤机体以为饰,食昆虫与草木之实,而不知耕作。(以上热带之民)凡此之人,文明国民,以威力驭之,如狼将羊耳。[60]
注释
[57] 臧励龢:《新体中国地理》第一编《地理学总论》,上海:商务印书馆,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初版,第46—47页。
[58] 学部编书局编纂:《地理志略》“外国之部”第一章“通论”,光绪三十四年(1908)刻于武昌,第11页。
[59] 凌廷辉:《人生地理学》,上海新学会社1909年出版,第57—61页。
[60] 邹代钧:《京师大学堂中国地理讲义》,北京:清末京师大学堂铅印本,第21—22页。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音乐文化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