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双林:西方文明等级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一项以地理教科书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 文章来源:作者赐稿更新时间:2016年07月19日
(原名《从近代编译看西学东渐——一项以地理教科书为中心的考察》,见刘禾主编:《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全球史研究的新路径》,三联书店2016年4月)
1905 年,徐大煜编译的《最新世界地理志》由上海竞南学社出版。据编译者讲,此书主要译自日本民治三十七年(1904)的地理教科书,未说作者是谁。书中在论及“社会之情态”时写道:
社会之等级,从其发达之态度,大别之曰未开、曰半开、曰开明。未开者程度甚劣,不知社会协同为何事,徒相争斗,是为野蛮人。其稍进者,建大部落,拥戴酋长,业牧畜,张幕为家;或安居一地,粗知耕作之法,略识工商之业。然社会组织不完,弊害不少。至于开明社会,其组织完备,,人民生命财产,皆得安全。教育普及,博知识,尊道德,民富国强,文化蒸蒸,当今世界最享幸福之民也。[49]
由内容看,此书亦应主要译自矢津昌永的《世界地理学》教科书。
牧口常三郎是日本著名人文地理学家。1903年其平生第一部著作《人生地理学》问世,以后又多次重印。该书出版之初,就受到中国留日学生的关注。当年由浙江留日学生所办的《浙江潮》曾翻译刊登部分章节。1906 年一位江苏留日学生翻译了《人文地理学》全书,并由江苏宁属学务处出版。1907 年世界语言文字研究会编辑部再次翻译了该书,由上海游艺社出版发行,同年 11 月再版。书中在论及“人类之阶级”时写道:
人类之居处各异,而各种之气象不同。因气象不同,而生活不同,性质又不同。其阶级遂因此而分焉。
(一)不定住民 不定住之民,以猎兽捕鱼为业,逐鱼兽而迁徒(徙),为漂泊不定之生活。不知有桑梓,安知社会与国家?即所谓野蛮是也。
野蛮之民,食物皆食天然物。不知动物之可养育,植物之可种植。一方食尽,又去而至他方。苟他方又无食物,则惟有坐而待毙而已。
未开之民,较野蛮为进。张天幕而居,专事游牧为生活,逐水草而迁徒(徙)。然水草亦有时缺乏,故生活之道,虽不至于穷绝,而常有忧其窘迫者。
(二)定住民 游牧之民,生聚日益繁衍,而不能播种百谷,则生物必有时而困穷。因又求得耕田之法,进而务农业,斯生产有恒,而无忧其缺乏;居住有定,而不致迁徒(徙)无常。所谓半开之民,正在此级也。
定住之民,皆知爱乡土,结团体。有半开者,有开明者,其间发育之程度不等。半开之民,生活区域,尚囿于乡土,其交通手段,只在海岸通航。,惟组织一专制之机关而已。开明之民,生活区域,必及于全世界,其交通手段,能遍达太平洋。,必归于立宪或共和,而臻于完美。并资本充足,一举一动,能影响于全球,如今日之欧美各国皆是。[50]
这可以被称为一种二类四级制的文明等级论。
注释
[49] 徐大煜编译:《最新世界地理志》“地理学之提纲”,上海:竞南学社,光绪卅一年(1905)五月初版发行,第8—9页。
[50] 牧口常三郎讲授,江苏师范生编:《人生地理学》,江苏宁属学务处发行,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月一日发行,第115—116页。本书复印件系由日本创价大学高桥强教授提供,特致谢忱。1907年上海游艺社出版的《最新人生地理学》这部分标题为“人类之阶级与其分布”,其内容如下:
人类文化之不同,本因各居地球一部分,自为发达。迄今日而交通机关,无所不至,已至于孤立不能生活之时期。故由比较区分,为野蛮、未开、半开、开明数者。此区别不仅在其职业以表之,吾人准人民与其所居地关系之疏密,及关系区域之广狭而区别之,最为适切。然先又可别为不定居人种及定居人种之二大项。
一、不定居之人种 此人种之生活,仅知直接必要物之关系,不知产出此物之土地之关系也。此时人种不能确定其土地所有权,仅以衣食必要品之存在,而随时迁徙者也。其中可因土地关系之厚薄,而区别二种,即一为漂泊的生活,一则一年或一时期而定居于一地方也。前者为狩猎及渔猎生活之民,后者为游牧之民,皆野蛮未开化之两人种也。
(1)野蛮之民 以简单粗略之武器,捕获天然生熟之动物,以为衣食。因集聚于走兽及鱼族之所在地,捕获食物。亦无贮藏以备后日缺乏之观念,一旦食物无所得,则或数日濒于饥饿者有之,所谓漂泊不安全之生活是也。
(2)未开之民 事畜牧逐水草而居,所谓游牧之民也。比之前者为颇为发达之人种。然因生活状态必然之结果,不能为固定的居住。每迁移轻便,倚天幕以为家焉。
二、定居之人种 前所谓漂泊之民及半漂泊之民,由此知营农业而达于定居之域。自是土地与居民之间,生浓厚之关系,强固之爱乡心由此而起,而文化之基础亦由此确定。又因生活影响区域有广狭之别,分为二种,所谓半开化之民族及文化之民是也。
(1)半开之民 有不完全交通机关,生活区域,仅限于狭隘之乡土。其稍发达者,能航涉静稳之内海,而不能凌驾大洋之波涛。近代文明之利器,不独不知所以利用,且厌绝之,惟恐不远。在今日之时势,虽不能维持独立以形成国家,然亦特质之一也。
(2)开化之民 其对于生活根据地之乡国,有密切之关系,不让前种之民,但不为天然地形所限,故不以自国为其生活区域。且进而越渺茫万里之大洋,与辽远海外之人种交际,故其国渐富,其生活程度亦骤高也。
见世界语言文字研究会编辑部译述:《最新人生地理学》第二编“地人相关自然之媒介”,上海:游艺社发行,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初一日再版,第143—146页。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音乐文化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