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之所以能够在全球性文明竞争中后来居上,根本原因在于其成功地开展了三大革命,即空间革命、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这三大革命不仅对于西方文明,而且对于整个人类文明来说,都是一种具有实质意义的突变,一切民族的文明不得不为之改变,甚至可以用“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样一种带有极端性质的词汇来描述。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阿里斯在其名著《全球通史》一书中对欧亚大陆中世纪历史进行总结时,在前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论述了一个著名的法则,即“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他这样写道:
在欧亚大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历史上,最惊人、最重要的发展是西欧从贫穷的、默默无闻的状态中崛起。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教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当第一批西方人出现在中国沿海地区时,中国人认为,从这些奇怪的“长鼻子野蛮人”身上,不可能学到什么重要的东西。
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一个落后的边缘地区在从一个历史时期到另一历史时期的转变中居领先地位,在历史上并不是首次。在古代文明时期(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1000年),中东在农业、冶金术、文字和都市生活方面进行了基本改革,起了发达的文明中心的作用。正是中国、印度和欧洲这些比较落后的边缘地区,在古典时期有创造力的革新中起了先锋作用;革新中涌现的新事物除了包括儒教、印度教和这些新宗教信仰外,还包括对冶铁术、铸币和字母表的有效利用。
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该法则认为,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其困难的。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发展中的社会与“受到阻滞的领先”》《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阿里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97页)
“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的大致意思是,一个民族在先前的发展中所取得的领先成就,由于其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阻碍了后来的进步,从而在国际性竞争中反而落在后来者的后面。也就是说,一个民族拥有的文明已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具备继续领先的条件;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被后来者所超越。
这一法则非常近似于人们通常说到的龟兔赛跑故事中的喻义。龟兔赛跑中,兔子率先跑到遥遥领先的地方停了下来,而乌龟却不停地赶超,最终率先冲过了终点。但这一故事与“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最大的不同是,龟兔作为相互竞争的主体是不变的,而不同民族的文明却是可变的。
中国人常说“一张白纸能够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从这句话的反义来说,先前画出的那些并不完美的图案妨碍了后来者的创作,于是,人们再也难以在一幅旧画的基础上创作出理想中的完美图案了。
早熟的中华文明由于其先前的发展为后来的文明进步制造了障碍。当然,这种说法只是在全球性文明的比较中才能产生出来的。如果世界上仅存在中华文明这种单一性的文明模式,中国人也许再过很多年以后仍然不会知道水的化学分子式,不会在高速铁路上让列车飞驰400公里以上。因而,所谓“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只有在全球化多文明比较的语境下进行讨论才有意义。
显然,中华文明不是一张白纸,更不是龟兔赛跑中那只永远跑不快的乌龟。我们需要真正关注的问题是,中华文明是否已经定型到了一种不能改变的地步?
回答中华文明能否在全球性竞争中能否再度领先的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我们浪费大量的笔墨才能说出大致的一二来。这一问题反过来还涉及到这样的一些论题:中华文明为什么需要发展与超越?中华文明发展与超越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还是为了实现在更高层次上,比如能够分担起一个伟大民族在整个人类大家庭中的相应责任等诸如此类更具有精神价值的导向性崛起?
因此,我们只有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回到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历史深处,才能从人类多个文明之间的历史性竞争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加以认识。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
西方文明在全球性文明竞争中何以后来居上?
西方文明之所以能够在全球性文明竞争中后来居上,根本原因在于其成功地开展了三大革命,即空间革命、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这三大革命不仅对于西方文明,而且对于整个人类文明来说,都是一种具有实质意义的突变,一切民族的文明不得不为之改变,甚至可以用“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样一种带有极端性质的词汇来描述。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产生于中日之间在适应西方文明冲突方面适应变化的不同——同样遭受西方列强入侵的日本,由于迅速适应了西方文明的冲击,不仅避免了近现代中国不断遭受外来侵略的悲剧命运,而且转而成为侵略他国的世界性强国之一。
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先前发展起来的精神文明、技术文明与物质文明都仿佛都是为了这三大革命作了必要的基础性支持,而后来发生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方面的历史性突变又为这三大革命的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所谓空间革命,实质上是一种针对人类生存空间控制权的革命,从狭义的角度可以理解为文明生存权之争。一种文明能够更多地拥有生存空间,意味着能够更多地拥有获取生存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为大陆文明时代的制陆权、海洋文明时代的制海权、太空文明时代的制空权与制天权。
由于空间革命发生于文明生存的权力领域,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十分巨大。在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诸文明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围绕着陆地控制权来进行的。这个时期形成的帝国往往都是以占有成片相连的广大区域的土地为主要特征的。如罗马帝国和中国汉、唐时代的帝国等。陆地控制权主要通过强权与来维持,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性要素来支撑,。大陆文明时代,王权控制下的专制势力直接占有土地、人口等各类资源,他们并不需要通过海外贸易等其他方式获取其他利益就能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这一切也注定着让他们对于海洋文明的“奇技淫巧”不感兴趣,,宽阔的海洋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个多余无用的空间。相对于海洋文明的开放性与扩张性来说,大陆文明最终必将因为有限资源耗尽后的枯竭而陷入崩溃的命运。
海洋文明是对大陆文明的征服与革命,与此相应地,海洋文明的高技术因素也使控制海权的竞争激烈而残酷。如何更加安全地享有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资源,如何在全球权力体系中处于分享或是处于支配性地位,大大地推动了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因而,海洋时代的制海权之争,往往是整个国家国力的全面竞争。“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在西方列强进入海洋文明时代充分地表现出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美国及前苏联的相继崛起,而后来者居上几乎成了通行的法则。
16世纪,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向着海洋文明时代的真正来临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宗教和贸易是促成这两个国家面向海外进行扩张的重要因素。从宗教方面的原因来看,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攻击岛内外,包括北非甚至更远地区的敌人;而从贸易的角度来看,向海外扩张可以获取更多的利益。那时,欧洲前往东方的商路被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势力所封锁。因此,除了作为中间人牟利的威尼斯人外,欧洲人渴望找到一条“通往香料产地东印度群岛”的新路。他们分别向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进发,葡萄牙人向非洲南部探险,绕行好望角进入印度洋;西班牙人相信地球是圆的,他们坚信向西通过大西洋也一样能够到达东方,结果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当他们的船队在亚洲地区相遇时,便发生了利益冲突,并进而达成人类历史上最初的瓜分世界的协议。1513年,第一艘抵达中国口岸的葡萄牙船驶进广州港,这是自马可·波罗时代以来第一次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欧洲人对中国的访问。此时距郑和1431年最后一次下“西洋”仅有78年。中西两大文明间直接冲突与竞争的时代来临了,而对西方海洋文明浑然不知的大明帝国那时还正在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呢!作为原本落后的国家,之所以能率先从事海外扩张,是因为他们具有地理位置上的相对优势、先进的航海技术以及宗教上的内在精神动力。但好景不长,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早起的海洋国家很快走向了衰落的命运。在不断增长的海外利益诱惑下,族群之间的不团结性更加显现了欧洲人好斗的本性。他们以国家实力为后盾,以武装力量为最后的占领海路,垄断贸易,建立大片的海外殖民地。西班牙人由于卷入了16、17世纪欧洲的和王朝战争而耗尽了大量财富,加之大批来自海外的金银财宝的流入,导致国内迅速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其物价上升为北欧国家的两倍,而工业产品由于价格昂贵无法在欧洲市场上竞争。西班牙人的海外事业大大地刺激了西北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他们本国经济却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了。
海洋文明时代的到来,实现了由大陆文明时代的重农主义向重商主义的转变,资本主义经济开始撬动整个地球上人类文明生活的空间。亚当·斯密([英],Adam Smith,1723~1790)认为:“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些发现的重要结果之一是将重商主义提升到了一个显赫的、光荣的、从未达到过的程度上。重商主义的目标是通过贸易和制造业,而不是通过土地的改良和耕种,是通过城市的工业,而不是通过农村的工业,来使一个大国变得富足。但是,因为有了这些发现,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世界一小部分(这部分指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以及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已成为为数众多的、兴旺的美洲耕种者的制造者,也是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国家的运输者和某种程度上的制造者。两个新世界都对它们的工业打开了大门,每个都比过去的更巨大、更广阔,其中一个市场每天都在越来越大地发展。”(转引自《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阿里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61页)
由于地理位置适于开展航海事业,荷兰在17世纪迅速崛起。他们于1602年将各种私营贸易公司合并成为一家国营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虽然该公司的设立较英国东印度公司还迟两年,但它却是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以后,很快为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利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伴随着股份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以股票形式集资入股的方式也得到发展,并且产生了买卖交易转让股票的需求。这样,就带动了股票市场的出现和形成,并促使股票市场完善和发展。据文献记载,早在1611年就曾有一些商人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进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买卖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即股票交易所。然而,荷兰在海洋文明时代的竞争中同葡萄牙、西班牙一样衰落下去了。历史学家认为,荷兰之所以走向衰落,其原因在于缺乏其对手所拥有的丰富资源。法国人拥有众多的人口、繁荣的农业和一个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均有出海口的富裕祖国。英国人拥有比荷兰人丰富得多的自然资源,还有地处海岛而无须担心遭受入侵的巨大好处,此外,还有海外殖民地迅速增长的财富和力量作为后盾。因此,荷兰人于18世纪不得不让位于英、法两国;与荷兰衰落的原因非常相似的是,英、法两国于20世纪不得不让位于美国与前苏联的崛起。
“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最终回到了人类文明发生发展的起始点,即在文明模式大致相似的情形下,国家的大小与强弱、人口数量与自然资源状况等物理性质的因素在国与国的竞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些即使率先发展起来的国家最终也要让位于真正拥有实力的后起大国。
人类文明的进步并未止步于海洋文明时代。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莱特兄弟驾驶着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离地升空,标志着人类从此开始了航空新时代;1911年,在意大利与土耳其的战争中,飞机第一次被用于空中侦察,人类从此开始进入空中战场;1942年底,—V-1、V-2,从此,拉开了世界制导武器大发展的序幕;1945年7月6日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8月6日,美国第一次把原子弹用于实战,日本广岛和长崎被夷为平地,45万多人伤亡;1957年10月,苏联人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射入太空;1969年7月,美国人成功地发射了宇宙飞船,将航天员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等三人送上月球,而且能使其安全返回地球,开创了太空研究的新纪元……
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存空间从陆地、海洋延伸升到太空,人们不仅要争夺制陆权、制海权,而且要争夺制空权、制天权。
回顾人类文明发展史,我们看到的是,人类对于生存空间的革命从本质上说,是速度与能量的革命。
大陆文明时代,人类以车(无汽动与电机制动能力)、马为速度的代表者,军事上以冷兵器为主要装备,人们直接占有各类生存资源。
海洋文明时代,人类以轮船为速度的代表者,军事上广泛采用热兵器为主要装备,西方人可以通过控制航路、垄断贸易和市场、建立殖民地而间接地控制流动性生存资源。
太空文明时代,人类以飞机、火箭、卫星、飞船等各类飞行器为速度的代表者,、,各大国通过对制空权与制天权的控制而不对称地获取了各类上游生存资源。
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因而,文明的进步也是没有尽头的。但是,人类的命运却是每一个民族共同关注的问题。人类对于生存空间的探索似乎正在走向其意志的相反方向,众所周知的是,大国之间一旦发生核战争,完全可以在一个极其短暂的瞬间毁灭整个人类的全部生存空间。
大陆文明、海洋文明、太空文明是相互依存的,与此相一致的是,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与制天权也是任何一个大国崛起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权力。通俗地说,一个大国即使拥有了太空文明时代的制空权、制天权,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失去制陆权、制海权,否则,所谓的制空权、制天权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崛起中的中国,你准备好了吗?
参考书目:《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阿里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强光中, 198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省哲学学会会员。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类文明比较研究工作,2011年出版《全球史观下的孔子学说》一部,已被台湾“中央研究院”、上海社科院、中国科大等数百家图书馆收藏。80余万字新作《全球史观下的人类文明》即将出版发行。所创建的“强光中的哲学博客”(http://qianggz.blog.ifeng.com)是凤凰文史名博,因思想深刻、特色鲜明而长期受到学界重视。欢迎添加强光中微信号:qianggz123.公众号:文明比较(qiangguangzhong)
∣韩非子系列∣∣解读韩非子的悲剧人生 ∣大秦帝国短命的文化根源∣韩非子:一个赤裸而又尖刻的功利主义者
∣荀子系列∣∣文字狱的由来∣∣等级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庄子系列∣∣人过四十才识庄? ∣人应该如何面对死亡?
∣孟子系列∣儒墨争鸣∣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式潜规则的泛滥? ∣人的浩然正气是从哪里来的?∣
∣墨子系列∣∣墨学是如何衰微的?∣《墨经》向今天的我们昭示了什么?
∣哲学(史)∣∣构建全球史观下的大思想史:哲学史领域的文明话语权之争∣
∣历史∣∣海洋文明为何是孕育资本主义的温床? 古代中国为何发展不了资本主义? ∣奴隶社会为何不是人类历史的必经阶段?∣古代中国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吗?∣中华文明的特质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先秦时代的思想大一统是如何实现的?∣大一统之路——中国古代部落文明是如何消亡的?∣稷下学宫是如何“催熟”中华文明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社会科学院”诞生在哪里?∣古代中国为何实行不了禅让制?——从燕国的政改悲剧说起∣公元前841年究竟发生了什么?∣30年与3000年:殷墟启示录∣当下国人历史意识中究竟缺乏了什么”元素”? ∣历史“周期律” ∣历史悲情意识
∣∣的世界为何是平的?∣
∣中国崛起系列∣中国崛起的世界性意义 ∣中国崛起背后的基因密码 ∣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音乐文化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