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音乐

2022-07-21 20:25:55

戏曲四大腔

四声腔

      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 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戈阳腔

      汉族戏曲声腔之一,简称“弋腔”,是中国古老的汉族戏曲声腔,它源于南戏,产生于信州弋阳,形成于元末明初,是宋元南戏在信州弋阳后与当地赣语、汉族民间音乐结合,并吸收北曲演变而成。它至迟在元代后期已经出现,明、清两代,弋阳腔在南北各地蕃衍发展,成为活跃于民间的主要声腔之一。清李调元《剧话》说:“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故弋阳腔又通称赣语高腔。弋阳腔徒歌、帮腔、滚调这种演唱形式,配以锣、鼓节制、帮衬,造成了“铙鼓喧阗,唱口嚣杂”的热闹气氛,它的粗犷、豪放、激越、明快的特点,赢得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喜爱。


梆子腔


       

     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江苏梆子等。

皮黄腔

    是四大声腔系统之一,是“西皮”“二黄”两种腔调的合称。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的剧种均属于此系。由于受到各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的影响,皮黄腔各剧种在音乐上各具特色,但共同之处在于:不论西皮还是二黄,在词格上都沿用七言或十言的对偶句式,并都用胡琴作为主奏乐器。西皮起源于秦腔,二黄是由吹腔、高拨子演变而成。在有些剧种中,“西皮”“二黄”又被分别称为“北路”、“南路”,合称“南北路”。


    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大家在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