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明师 NO.9|陈怡:行进中的音符

2022-07-22 02:21:46

发现明师NO.9

行进中的音符

温州市马鞍池小学  陈怡



陈 怡,温州市马鞍池小学专职音乐教师,高级教师,浙派名师培养对象,温州市教坛中坚,鹿城区名师。撰写的论文曾多次发表于《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等国家级刊物。2009年4月执教的课例《空山鸟语》获得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优秀课例评选一等奖。2011年出版个人教学专辑《行进中的音符》。2015年4月在“第89届浙派名师暨全国小学音乐名师经典课堂教学展示”中做教学课例展示。



我是一名音乐老师。

从教16年来,

我努力让自己

成为一个快乐的音符,

穿行在三尺讲台,

挥洒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诠释教育的理性与质朴。


我更愿意做一个

永远行进的音符,

始终以“跑”的姿态

谱写生命的乐章,

一路欢歌,

一路成长……




坚实起步,强劲的序曲

2001年秋,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我,被分配到汇昌河畔一所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学校——温州市水心第三小学。


01

无形的励志之锤

当时水心三小办学仅4年,在时任校长李逸萱老师的带领下,一个和谐、互助、奋进的团队应运而生。“高起点、严管理、求质量、有特色”的办学目标,指引着这颗鹿城教育舞台上冉冉升起的新星。学校浓郁的学术氛围与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像一把无形的“励志锤”,在我们这些年轻的心壁上雕凿激情,镶嵌灵感。


02

影响一生的导师

于是,在见习期那年,我为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到了支点。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我遇见了引领我一程、影响我一生的导师 —— 省音乐特级教师、校长李逸萱


与李逸萱老师一起在北师大校园


李老师其课,精致而不失开放,一举一动都透着“尊重儿童,用音乐启迪童心”的理念,她的课注重儿童主体参与,善于多元整合,设计大气而又精巧,总是令人脑洞大开。李老师其人,对己对事,追求完美,事事具有开创性;对人对公,倾注满腔心血,不计个人得失。她的这种工作作风和教育情怀,令人感佩之余,也在不知不觉中,向她靠拢。


03

沉下心来做教育

为了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我总是想方设法,挤时间去听李老师上课。课堂上,我总是目不转睛地观察李老师讲课时的语言和动作、神态和音调,从中如饥似渴地汲取名师的教学精髓,学习借鉴其教学风格。从模课——磨课——悟课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内化。从那时起,我的内心已奠定了“沉下心来做教育”的信念。


此外,我还不失时机地向身边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取经学艺,努力做到取百家之长,补己之短。因为理念是相通的,方法是可以迁移的。初为人师的我,常因备课认真周密,教学反思深刻而不乏理性,倍受学校领导的赏识。


在区器乐进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开课


04

努力向优秀

就这样,我在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结业考核中,以“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四A的成绩脱颖而出,并获得了当年新教师培训班的优秀学员称号。从此,努力做到“优秀”,像一颗种子扎根在我心底。


我永远不会忘记是“水心三小”和我的导师给予我坚实的起点,让我用清脆舒展的乐音,奏响了教育人生饱满而强劲的序曲




且思且吟,如歌的行板

优秀教师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对学习始终保持一种饥渴感。从教以来,我总是抓住每一次培训机会来提升自我的学习力、思考力和研究力。


01

聆听窗外的声音

我利用寒暑假,自费参加了诸如“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中美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学术论坛”等多个高端音乐学术会议,因为我懂得“眼界决定境界,一流来自交流”的道理。聆听窗外声音,丰富教学资讯,使自己的教育理念与前沿动态保持同步。   


02

最柔软的记忆

在我的学习生活中,“北师大教育之旅”是我记忆中最柔软的片段,也是我教育生涯重要的转折点。我是如此幸运,在我工作的第六年,能获得一次到北师大接受为期六周培训的机会。我义无反顾地放下年幼的儿子,带着领导的重托、带着提升自己的愿望,虔诚地来到首都,潜下心来充电。


为期六周的培训中,我们聆听着北师大教育专家们独立的教育思想,感受着京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思考着对教育问题的理性叩问。半个月的挂职实践,我细心品味着京城名校匠心独运的办学特色;领略京派教师的魅力,并努力寻找南北教育的共性与差异。


2007年北师大学习之旅


42天的观察与思考,我用42篇日志记录我在北师大的幸福生活。白天听课,晚上完成笔记整理,一天一篇教育随笔,还要坚持,谈何容易?现在回想起来,我很感谢自己的这份坚持,深夜,每一次敲击计算机键盘的嘈杂,都是北师大教育之旅幸福而高亢的回响;每一篇日志都是我对教育本质的回味和对教学智慧的唤醒,而支撑我这样做的最大的动力,就是一份感恩的心与教育的责任。


03

文字雕刻时光

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成为永不停步的学习者和探索者。教学要有敏感度,要有自己的特色,更要形成自己的思想。我把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思想的碎片汇聚成文字,用文字记录教育生态,让文字成为幸福流淌的出口。


培训后的第二年,由我根据南北方音乐教师教学风格差异引发思考而撰写的论文《新课程改革的再思考》发表于国家级刊物《中小学音乐教育》。我认为,学习是一种“积势”,每一次的学习,我们都要将“势能”转换成动能,对教学产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007年,在领导的支持下,我作为区第三期名师工程学员中的第一位,将多年笔耕成果,以《行进中的音符》为题,通过浙江教育出版社结集出版。


《行进中的音符》

陈怡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小老师出书,这是我之前作梦都没想到的事情。随着书稿的一步步增厚,我越来越感觉到写作之于教师的重要性。唯有写作,才能触及深度的教育思考;唯有写作,才能让教育行为除了情怀,更有灵魂;唯有写作,才能雕刻下那不可辜负的教育时光。


04

农村的孩子也是孩子

城乡教育差距,日益成为现代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音体美这一类综合学科。我曾在2008年与2015年分别以兼职支教和全职支教的形式,蹲点临江小学、藤桥小学。这两次支教经历使我获得了对农村音乐教育最直接、最深入的体验和感受。


农村的孩子、民工的孩子,都是孩子,他们更需要优质的音乐教育,以促进他们对文化的感知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了尽快提高支教学校孩子们的歌唱素养,我以《支教教师促进农村小学歌唱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申报了市级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我深入了解农村学校的音乐课程开设、教师配备、设备配置,以及教学常规管理等情况。我还和当地的音乐教师组建了合唱队,努力着用合唱教育启迪农村孩子的智慧,陶冶他们的艺术情操。




在藤桥小学支教的日子


05

被需要的幸福

为了身体力行地为农村艺术教育贡献绵薄之力,为了让农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站在同一竞技台上,在支教期间,我竭尽全力克服困难,不顾路途遥远,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往返奔波为学生社团排练,参加鹿城区中小学艺术节比赛。每一次当获奖的喜讯传来时,我感到比自己得到过的任何奖都兴奋。支教让我感受到“被需要的幸福”。


指导藤桥小学课本剧参加区艺术节比赛

06


藤桥歌吟

我喜欢及时捕捉并记录下教学灵感的火花,写一些教育叙事。2015年在藤桥小学全职支教的一年里,我以《藤桥歌吟》为题,通过微信平台以随笔连载的方式及时记录农村学校弥足珍贵的教育现象与草根故事,引发了城乡教师的共鸣。


记录支教心路的《藤桥歌吟》


我常对身边的青年教师说:“支教是教师的必修课。”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心灵得到洗涤,思想得到净化,人生得以丰富,价值得以体现。




风格锤炼,动人的华彩

专业而系统的培训,以及多年的教学实践,引发我对教学风格的思索和追寻。我充分认识到:教师要立足于课堂,需要掌握教育教学的规范;但要想从规范走向卓越,就要深度理解教育、儿童以及教师自身,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从而融教学行为为一体,造就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


01

民族音乐的生存现状

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自我发现以及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现,成了最为关键的环节。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我不停地寻觅和审视自身的教学优势与潜力,逐步明晰自己的研究方向。由于自幼学习二胡演奏,我一直关注小学音乐课堂中民族音乐领域的教学。


在日常教学与观察中,我强烈感受到:流行文化,尤其是流行音乐以其无孔不入的信息来源充斥着学生的视听,左右了他们的审美取向,而我们的民族音乐却在音乐课堂中面临着“生存危机”。


02

形成教学特色

如何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接受民族音乐并喜爱民族音乐,我认为在于教育者的正确引导。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关注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内容,努力形成教学的系列化,树立个人的教学特色。


范奏二胡,让孩子们爱上民族音乐


我以教材中的“民族音乐”赏析与学唱知识为主要内容,立足课堂,在民歌、民族器乐曲、戏曲等不同领域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同时,拓宽教材文本疆域,增加教学设计的选择路径,开发地方性民族音乐教材资源。


我曾尝试着以《乡音新唱》为题,以学唱温州民歌“叮叮当”为教学素材,以音乐编创为教学手段,在音乐审美体验与实践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


乡音新唱

本土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03

全国课例大奖

2009年4月23日,这是我教育生涯中最自豪、最幸福的时刻。国家教育部在清华大学礼堂隆重举行“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优秀课例评选颁奖大会”。我执教的音乐欣赏课《空山鸟语》从全国3600份课例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这节课还作为一等奖的代表进行课例展示与教学汇报,由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教育专家现场点评。


《空山鸟语》一课突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以“关键问题”引领课堂学习;聚焦“学为中心”的有效参与和体验的音乐活动设计;以及教师娴熟的二胡范奏,获得了全国各地与会同行的一致好评。


在全国新课程优秀课例评比中获奖


04

从课例到课程

此后,我在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受能力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亲近民乐。如何形成二胡欣赏教学系列专题?如何开发民乐校本课程?成为我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为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把握民族音乐文化的感知与理解,我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融合”,探索民乐赏析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并且充分利用音像制品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音乐课本教材和课外民族音乐知识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让孩子们体会民乐的魅力


同时,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同一主题的不同音乐表现形式,从单一作品走向作品群,深化对民族音乐艺术的理解。而且,还不断挖掘传统民族音乐中的时尚元素让学生自觉地关注音乐母体,进而了解民族音乐的人文背景和艺术价值。


2015年4月,第89届“浙派名师暨全国小学音乐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举行。该艺术展被誉为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年度“武林”盛会。我再次以二胡欣赏课《赛马》登上这个舞台,和与会者分享有向度、有效度的参与式体验教学方法,表达我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弘扬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主张与坚守的信念。

 

陈怡在浙派名师教学艺术展上作公开课

05

吾心安处是我乡

2016年,我因私人理由申请工作调动。当很多人都好奇地问我想去哪里时,我的回答是:“我是鹿城教育培养的老师,无论去哪里都是我的教育职责和使命!”


在调入马鞍池小学工作的一年多来,团结奋进的工作环境,和谐融洽的同事关系带给我精神上的愉悦,使我收获了工作的快乐。


过去的一年,我体验着作为一名纯粹的音乐教师的幸福,每天思考最多的是如何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以自己最微小的行动推动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班级合唱水平的提升;孩子们能完整熟练地吹奏口风琴,午休时分,“音乐快闪”舞台的火爆开演;艺术节舞台上马小学子的精彩亮相……这些都能带给我最简单、最真实的成就感。而这,也正是一名音乐教师的使命。


马鞍池小学音乐组同事合影



2017年4月,我有幸成为“鹿城区高端研究班”的一员。记得在开班典礼上,省师干训中心吴卫东教师勉励学员们说:“优秀是和别人比的,而我们要追求卓越,树立卓尔不群,自我超越的发展观。”


在未来的专业发展道路上,我将以“高端班”为新的起点,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提升,使自己的教学向着“有经验——有特色——有风格——有思想”的专业化道路发展,做一个“行进的音符”,向着更高更强的目标行进。




人 物 点 评

我眼中的陈怡


点评人:项雅丽

浙江省音乐特级教师

浙江省基础教育改革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音乐研训员


她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音符”。一入职就跟随在省特级教师李逸萱老师门下,幸运的她牢牢把握命运对她的眷顾,对学习始终如一。且行且思,至今已完成论文六十余篇,成书一部,为音乐教师队伍中文章“最多产”的老师之一;    


她是一个坚忍、顽强,不断挑战自我的“音符”。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她曾身体力行两度下乡支教,给农村的孩子带去优质的音乐教学。因为她坚信,一个优秀的教师,有超越于一般功利之上的真正动力。


她是一个胸怀理想、富有激情和诗意的“音符”。她敏锐地感知到流行音乐文化正左右学生的审美取向,而民族音乐却在音乐课堂中面临着“生存危机”。她将课堂研究方向定格在“民族音乐”上,并且逐步将成果在市、省、国家级层面展示,书写一个优秀音乐教师的激情与诗意。


她是一个小小的音符,小身躯却有大能量。在音乐教育路上,她快乐地行走,吟唱属于她的幸福歌谣,她就是我的小师妹,可亲可爱的一一小陈怡。     




明师问卷

追问陈怡

Q

A

小编

只问12个问题的

明师小编

陈怡

努力传承民族文化的音乐教师


小编

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

我的导师——李逸萱。

陈怡


小编

你认为教育是什么?

使人类摆脱动物属性,成为有智慧的人。

陈怡


小编

你怎么理解教师的角色?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陈怡


小编

你觉得怎样的人才是名师?

对教育有情怀的人。

陈怡


小编

你认为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还活着,还能坚持梦想。

陈怡


小编

你上得最成功的课是什么?

《赛马》。

陈怡


小编

如果穿越回入职第一年,你最想改变的是什么?

不想改变,入职第一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那时的我也是最好的。

陈怡


小编

你使用过的最多的词是什么?

更好。

陈怡


小编

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命运的归命运,自己的归自己!

陈怡


小编

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家人。

陈怡


小编

你最自豪的能力是什么? 

能时刻保持正能量。

陈怡


小编

除了教师之外,你最喜欢从事什么职业? 

新闻媒体人。

陈怡



END



文 / 陈   怡

图 / 陈   怡

编辑 / 朱  力   陈慧娟

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


微信公众号ID : lcmsbgs

鹿城区名师工程

一起分享教育点滴

一同成就教育梦想

大家在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