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赏析】储望华 《二泉映月》

2022-07-22 19:29:08


作曲家储望华先生曾说,演奏它时:愁情由人去,浓淡总相宜……本来这就是一个最纯的中国民族曲调和一个最纯的西洋乐感的融合,让这种结合由作曲家和钢琴家去共同完成

 

一说到《二泉映月》,“瞎子阿炳”这个名字就立刻映入我们的脑海,上个世纪50年代初,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使得这首大家熟知的由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很快就风靡全国。熟悉的曲调中埋藏着的,是阿炳一生充满苦难的故事:瞎子阿炳最初是无锡城雷尊殿道士,自幼受到当地丝竹乐的熏陶。在父亲的教习下,他十六、七岁就吹、拉、弹、打、唱、念样样精通,还学会了结构繁复、技法多变的梵音。

 

年过而立之后,阿炳的境遇急转直下。先是因染上吸食鸦片等恶习导致生活潦倒,随后患上了眼疾,双目相继失明,再到后来便沦落街头卖艺。底层的生活让他历尽了人世的艰辛,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屈辱。但才艺出众的阿炳,经常通过拉二胡、弹琵琶、说新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这曲《二泉映月》也随之问世。当时间流淌到1972年,这首作品用另一种方式再现到人们的眼前,由储望华先生的改编,让原本愁苦萧瑟的二胡曲更增添了一份凄怨情愫。


乐曲一开始,单旋律奏出原本的曲调,随着它的发展,左手适时地应和,让二胡曲单线条中那些未尽之言、未达之意在多声部这种立体的音响中表达出来。仅短短的三句旋律,那些压抑、凄凉、孤独和挣扎就迫不及待地扑面而来。休止符,力度、节奏的转换和和声色彩的变化,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不断变换着,偶然间,你会觉得原来忧郁的曲调仿佛变得开朗起来,像是美好的向往。但忽然间,它又摇身一变,随着装饰音的使用,无力的挣扎和内心的哭泣仿佛又绕上心头。在乐曲最后的三小节中,琶音和和弦相互扶持着,渐渐地陷入那宁静的沉思之中,消失不见。

 

聆听之后,你会发现《二泉映月》所展现的不是景,而是心。它之所以能够打动那么多人,并不是它描绘的意境有多美,而是呈现出了一个苦难深重民族悲苦命运的缩影。


大家在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