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MIDEM音乐产业大会如期在法国戛纳举行,期间WIN(Worldwide Independent Network)发布了《全球独立音乐市场报告》,音乐财经参加了此次报告的发布会。
根据该报告发布的数据,从音乐作品的所有权角度来计算,2014年全球独立厂牌的录制音乐总收入达56亿美元,占全球唱片市场的37.6%。独立厂牌的实体唱片和数字音乐总收入均分别达到了26亿美元左右,各自占总收入的46%。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报告中,韩国地区独立音乐的市场份额占到88%,是因为这部分统计里面包括了YG娱乐、SM娱乐和JYP娱乐。在Billboard的统计中,Adele在美国市场被归类为主流艺人。此外,2016年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市场收入150亿美元,其中包含独立音乐部分的营收。
以下为《全球独立音乐市场报告》中的趋势性分析:
在传统的唱片业中,我们通常会根据公司的音乐分销能力来定义主流唱片公司。由于拥有多种强大的市场营销手段,这些主流音乐唱片公司在整个唱片业界中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优势。他们能够利用其在分销渠道中的垄断地位来增强与唱片零售商的合作关系,并控制唱片的销售渠道。
然而,自80年代开始,随着独立音乐浪潮的兴起,独立音乐的分销网络迅速走向成熟。与过去相比,现在的音乐创作者和版权内容所有者拥有了更多分销渠道的选择,这使得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听众,并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会。如今一家获得巨大成功的独立音乐分销公司不仅服务范围覆盖全球,更是有能力承担某些世界一线艺人的实体和数字音乐的分销和发售。
尽管目前的市场环境无法达到完全公平,但独立分销商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已经展现出了足够强大的音乐分销能力。这些能力能够确保更多的独立音乐人和独立厂牌站在全球市场中与其他主流艺人和唱片公司进行竞争。
随着上世纪80年代CD唱片革命的兴起,越来越多乐迷喜欢上了这一全新的音乐媒体格式,而传统的黑胶唱片则被打入冷宫,其销量陷入了难以逆转的“衰退期”。而90年代末开始兴起的数字音乐则终结了实体唱片的辉煌,整个实体唱片产业在互联网和数字音乐的强烈冲击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潮”。
然而,数字音乐所带来的数字化音乐体验却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音乐发烧友所“不屑”,为了追求极致的音乐享受,他们重新拾起黑胶唱片,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黑胶的复兴。
在看到黑胶唱片市场日益回暖之后,独立音乐圈也先后响应举办了许多黑胶唱片营销活动,其中便包括如今知名度颇高的唱片店日(Record Store Day)和独立厂牌市集(Independent LabelMarket)。为了更好地满足黑胶乐迷的需求,独立厂牌也开始在黑胶唱片的包装上下功夫,得到了非常好的市场反馈。
如今越来越多的音乐人选择签约独立唱片公司而并非三大,原因很简单:独立厂牌能够给艺人提供更多的创意和艺术自由。大多数独立厂牌允许艺人们创作出他们自己想要的音乐,而三大唱片公司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创作音乐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音乐产业化。
像三大这样的主流唱片公司始终以大众市场为目标进行着商业运作,这一点无可否认。因此,在市场运作方面,特别是国际市场上,独立音乐公司始终显得小众,毕竟他们没有主流唱片公司那么强悍的商业运营能力。
不过,近几年来,也有不少独立厂牌在全球音乐市场上运作得非常成功。像Adele、Chet Faker、 Metric、Taylor Swift这样的艺人均签约的是独立厂牌,但却丝毫不影响他们在全球拥有无数乐迷。尽管这些艺人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唱片发行权签给了三大唱片公司,但是过去那种主流唱片公司统治全球音乐发行与分销市场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的音乐人和艺人们更加愿意在全球不同地区与不同的唱片公司进行合作。
与结构、音乐文化大致相似的三大唱片巨头(环球、索尼、华纳)不同的是,整个独立音乐圈显示出了高度的多元化和碎片化。独立音乐厂牌的规模也不尽相同,有由独立音乐乐迷创立的业余小厂牌,也有在圈内备受推崇的老厂牌,甚至还包括在韩国和日本市场占据半壁江山的流行乐厂牌(在本国市场的规模相当于主流唱片公司)。
根据调查,独立音乐厂牌的平均运营时间为19年,平均签约艺人数为39.7(接近40人),年平均发行唱片数达33.7张左右,平均运营时间为19年,平均雇员的人数为16人。
尽管音乐销量的下滑迫使主流唱片公司进一步压缩其A&R战略,但独立厂牌对于那些无法适应主流唱片公司商业模式的音乐人来说,其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大部分独立厂牌来说,全球性市场和分销渠道的缺失成为了他们与三大唱片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一大致命弱点。
首先必须承认的一点是,音乐流媒体服务和社交媒体的日益成熟为众多独立厂牌公司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听众和消费者,同时也创造了不少的国际市场收入(占独立厂牌总收入的37%)。然而,由于缺少全球分销渠道和海外分公司的支持,大多数独立厂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机遇受到了极大限制。
因此,接近四分之三的独立厂牌在国际市场上只能依赖国际音乐分销商。无奈的是,近几年来三大唱片公司频频出手,通过收购或买下控股权的方式控制了市场上规模较大的分销商,从而把控住了不少独立厂牌的分销渠道。除了国际市场之外,许多独立厂牌在本土市场中也极度依赖分销商的渠道。
为了帮助艺人获得更多的国际市场机会,大多数独立厂牌不得不依靠三大唱片公司旗下拥有的分销渠道推广其音乐作品。如此一来,音乐分销过程中产生的渠道费用将被算入三大唱片公司的收入中。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三大唱片公司从独立厂牌手中拿走了很大一部分的分销收入,如果从音乐分销收入的角度来看的话,独立厂牌所占的市场份额要比三大唱片公司小得多。
从音乐作品的所有权角度来计算,2014年全球独立厂牌的录制音乐总收入达56亿美元,占全球唱片市场的37.6%。
独立厂牌的实体唱片和数字音乐总收入均分别达到了26亿美元左右,各自占总收入的46%。此外剩余的收入则来自于同步版权和表演权的收入。在独立厂牌和三大唱片公司的收入占比中,独立厂牌的数字音乐收入比例要比三大唱片公司略高一点,原因是独立厂牌的音乐作品在数字音乐服务(特别是流媒体)平台上的市场份额通常更高。
如果我们将日本和韩国市场移除在外的话,这一比例差距更加明显,独立厂牌的数字音乐收入占比上升到59%,而三大唱片公司的数字收入仅占其总收入的49%左右。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发现,全球独立厂牌录制音乐的营收份额达到了37.6%,但是除了亚洲市场外,各国独立厂牌录制音乐营收所占份额都低于这一数据。
在韩国和日本,主流唱片公司的情况跟欧美各国差异很大,主流唱片公司已经成为了少数的一方。但是在北欧、西班牙、加拿大和英国,主流唱片公司录制音乐的营收甚至超过了四分之三。
美国的音乐市场是这些国家当中最让人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因为该国独立厂牌录制音乐营收的市场份额达到了36%,更是因为如果从不同角度来看的话,美国独立厂牌所占的市场份额会出现非常大的差别。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音乐市场,许多其他国家的独立厂牌都想要把他们的音乐产品输送到美国市场上来,因此为了进入美国市场,他们不得不依靠主流唱片公司以及他们旗下的音乐分销渠道。
所以假如站在音乐分销的角度来看,美国市场上独立厂牌的市场份额甚至不到主流市场份额的一半。但是以版权所有权的角度来看,这一数据并不会那么低。而有趣的是,分销和版权所有都是独立厂牌需要拓展的方向,美国又是最大的音乐市场,所以究竟以哪种标准来确定市场份额,美国的做法将会影响到全球。
数字音乐,尤其是音乐流媒体,为独立厂牌提供了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虽然主流唱片公司依然占据主导,但是越来越以用户为主导的音乐推荐,正在逐渐弱化主流唱片公司的优势。
除此之外,大部分流媒体订阅用户都是狂热的音乐爱好者,他们比一般人在音乐上会投入更多的金钱和时间。这样的音乐爱好者常常会主动寻找非主流的音乐,而独立厂牌在这类音乐中拥有与生俱来的优势。
音乐市场份额重新洗牌或许并不现实,毕竟大部分的用户还是免费的。然而如果音乐流媒体服务能够提供更便捷的发现和推荐工具,独立厂牌就更有可能从中受益。
以下为全球18个国家最成功的35位独立音乐人,其中Adele和Taylor Swift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获得了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评选的全球最佳音乐人。
全球各地录制音乐、实体唱片、音乐下载、音乐流媒体、数字音乐营收及市场份额情况一览
全球的唱片业市场一直由大的唱片公司主导,而这些公司之间的合并进程也帮助他们巩固了地位并逐渐形成了更为强大的资产组合。按理说,大唱片公司凭借其影响力在流媒体服务商中应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是音乐流媒体的发展也客观上提升了独立厂牌的地位,帮助他们建立起了自己的可持续业务。
全球唱片市场不仅在商业上和文化上都越发国际化,而且正持续向数字化转型。但无论是主流唱片公司还是独立厂牌,在不同地区市场份额的分化都非常明显。
国际市场越开放,独立音乐厂牌就越需要国际分销商的帮助以接触到不同地区的乐迷。但由于这些国际分销商超过半数都被主流唱片公司收购或者控股,所以大多数独立厂牌不得不依靠主流唱片公司旗下拥有的分销渠道推广其音乐作品。
然而选择这条路的独立厂牌也面临着失去对自家数据控制权的危险。历史表明,与独立的分销商合作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的非营业收入,比如作品的邻接权等等——这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流媒体是继CD之后,唱片业市场需要面对的最大改变。无论在作品的所有权还是访问模式等方面,流媒体对唱片业的改变都是巨大的,而CD仅仅是曾经注入零售渠道的一个产品而已。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独立厂牌都从音乐流媒体当中受益。有一些厂牌并不具备足够规模的曲库,也无法获得让自己平安渡过转变时期的营收。同时,也有一些较大的独立厂牌目前还拥有大量的实体唱片业务和对应的受众群体,他们也不太可能把自己全部的业务都向数字化转变。
不过尽管会有这些现象,但是流媒体依旧为独立厂牌带来了巨大的听众和消费者,同时它也将为独立厂牌带来更多收入和市场份额。
文中数据来源: WIN / MIDiA Global Independent Label Survey
寻求音乐财经报道及合作:
主编邮箱:dongluxi811@163.com
音乐人报道:382275269@qq.com
创业公司报道:sodaflower@shihangroup.com
市场合作:437327413@qq.com
还想看点别的?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数据丨2016国际音乐峰会报告:电子乐狂潮正席卷全球,亚洲势力崛起!
数据丨2016年数字音乐产业面临的4个关键挑战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音乐文化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