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艺峰|浅谈早期音乐教育

2022-06-10 22:26:36

浅谈早期音乐教育

作者:罗艺峰

原载: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4.1

       早期音乐教育对于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的音乐才能的培养,以及智力和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一般普及意义上的早期音乐教育,对象是十岁以前的儿童,向音乐教师和热爱音乐并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较好的音乐素质的父母谈谈一些早期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简单方法,仅供参考。

对于十岁前的儿童,主要是音感训练,进行听、唱练习。这些练习不要太难,对于变声期以前的儿童,不宜进行发声方法的训练。识谱也应放在最后进行。


(一)形成主音感的练习

       主音感是人的音乐听觉的基本要素之一。缺乏主音感会导致不能正确地辨认音高,旋律听觉缺陷以至没有音乐感。主音感也是调和调式概念的核心因素。此项训练在幼年期进行,可获良好效果。

A. 听音阶。

1)教师在各种调性上反复弹奏上行或下行大小调音阶。

2)在各种调式上反复弹奏上,下行音阶。

3)每一次均须结束在主音上。

B. 唱音阶。也须每次结束在主音上。

1)先一音一音地让学生跟唱音阶。

2)逐渐增加音的数量,顺序让学生听唱。

3)教师可在唱、奏一个音阶或简单曲调,故意留下最后一个音(主音)不出声,而让学生唱出来,以此检验学生的主音感,对其中较差者,应给予特别注意。

C. 音阶游戏。

用七色分别代表音阶上七音,分发给学生进行游戏。用儿童最敏感的红色代表主音。

以上听唱练习,要富有趣,并且适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


(二)形成音程感的练习

       以上练习中,各音是相邻出现的,只有方向的变化即上行或下行。本条练习则是用各种跳进的音程来训练学生的音程感,这对于形成旋律听觉有很大意义。有趣的是,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将会发现,在大于二度的音程练习中,对学生来讲其难易程度并不与按音程大小来排列的先后顺序有关,就是说五度音程的练习不会比四度的更难,七度音程的练习也不比八度的容易。一般来说,该调式音阶的主和弦上的三度、五度、八度音程比较好掌握,再就是连续的音程下行比上行好唱,这大概与人的发声器官和心理状态的自然趋向松驰有关。

以下练习应逐条听唱,反复多次。

A)五度音程的听唱。

B)三度音程的听唱。

C)八度音程的听唱。

D)四度音程的听唱。

E)六度音程的听唱。

F)七度音程的听唱。

G)每一组音程的首尾两音重叠的听唱。

H)几种不同音程交叉混合的听唱。

以上练习均在一个八度内,除音阶中自然存在的增减音程外,不宜过早的涉及由变音形成的增、减音程。另外,可作换字练习,除唱唱名外, 用啊、呀、啦、吗、咪、呜等字发音,但不应搞成声乐意义上的发声方法的练习,目的只是避免单调而已。

此练习不能用唱歌代替。


(三)培养节奏、节拍感的练习

       节奏感比音高感形成的稍晚,儿童也很少能长时间地受规则节奏的约束,因此,这项训练更应有趣味,一次也不要时间太长。

A)以拍手为教师的唱奏打拍子。

B)自唱、自拍,集体和个人结合进行。

C)在室外进行音乐游戏,可由一部分学生歌舞,另一部人则为之击掌或踏步。

D)先二、四拍子,再三拍子或其它较复杂拍子,渐渐加深地练习。

E)学生击掌或踏步的节奏花样应多变,不要老是一拍一下,但是也要有条理,符合歌曲的情绪特点。

F)以手臂的动作(不出声地)为唱、奏打拍子。

G)为录音和唱片音乐打拍子,先听几遍,使学生心中有数再开始。


(四)培养速度感的练习

       良好的速度感是音乐表情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应当在学生身上建立这种感觉的生理、心理基础。已有研究表明,人们常常是以每分钟60—80拍之间的速度来唱奏的,它正是人类正常而自然的步伐。一切音乐,不论快慢,关键在于分句的节奏,即一拍中音符的数目。在教学中要给儿童一种对音乐的潜在步伐和波动的感受。速度感的训练是比较复杂和内在的,它旨在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的理解,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结合音乐的表情选择合适的速度,也可以用节拍器作为训练工具。

A)一个静止的长音没有速度感,给了它节奏和节拍立刻就可以感到速度的存在了。教师可将一个延长的单音划分成各种节拍的组合,让学生体会到速度。

B)拖拉或急促都可以破坏一首歌曲、乐曲的美,因此,可以将正确地演唱一首歌与破坏了合理速度的演唱一首歌作比较。

C)聆听速度正确的音乐,教儿童专心地注意到速度,这对于速度感的培养也有益处。


(五)音色辨别能力的培养

       此项练习较前几项稍容易,在少儿期只作简单的人声和人声组合,少量的乐器音色及其复合时的识别练习。

       A)区别男女声的练习。变声期前的儿童的音色基本上没有性别差异,可用成人声音作此项练习。

       B)先聆听和识别单个人声音的男女差异,然后分别二重、三重、四重的人声组合,直到各种类型的合唱。

       C)聆听和识别常用乐器的音色。如二胡、笛子、琵琶、木琴、大、小提琴、黑管、长笛、小号、长号、钢琴、风琴、手风琴等。最好是先将声音与乐器实物(至少要图片)对照起来,形成视——听形象的关连,然后让学生凭声音来辨别乐器音色的差异。

       D)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奏出声音(不是演奏乐曲)以加强此项教学的趣味和声音的印象。

       E)听少数乐器的合奏,让学生识别参加演奏的乐器有多少种。

       F)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乐器的音色特点。


(六)音乐强度感的培养

       音乐强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音乐的表情和美感,这种选择依据的是听唱者身体的直接感受。儿童在唱、奏音乐时的强弱轻重,取决于他们的音乐器官——嗓音动作和手臂手指动作的舒适程度,然后要以音乐表情为根据来保持这个合适的强度,任何引起音乐器官和身体不适的强度都是不适当的。

A)让学生以身心松驰,自然舒适的方式唱、奏,并用心去聆听自己的歌唱。

B)根据音乐所要求的强度变化,以学生自己可以接受的强度标准来唱、奏。

C)在室外进行下述活动:唱一首表情丰富、有明显强度变化的歌曲,并随着强度大小,增减踏步的步子长度,音强的跨大些,音弱的踏小些。这项活动有助于学生意识到音乐中的强度因素。

D)以简单的打击乐器(鼓、铃、三角铁、铃鼓等)为歌唱伴奏,并随强度大小而变化。

E)听赏强度变化明显的适合于儿童的声乐或器乐作品。


(七)音乐表情的训练

       以上练习已包含了所谓“乐感”的基本内容,至此就进入了稍高级的音乐学习了。表情是音乐的活的生命和美惑的来源,也是音乐学习最后要达到的目的。音乐表情能力是建立在良好的乐感和必须的表现手段(嗓音、器乐技巧)基础上的。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表情不是从外面加至音乐中去的,而是音乐结构本身具有的。表情不过是把音乐本身的美感和意思解放出来而已。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去死板的摹仿和操练,而要让他们从音乐结构中直感到表情的存在,并力图理解音乐的意义和美。

在音乐教学中,应当一开始就注意到表情(如音的强度、速度是否合适,音质的好坏,节奏感等) 。儿童最早的音乐活动(歌唱、游戏)都应当包含表情的要素,每一种音乐上的努力都以表情为目的。教师的责任当然不只是充当儿童值得学习和摹仿的对象,而是要把儿童引导到音乐本身去。因此,教师本人就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鉴赏水平,能在音乐中发现表情,发现美,并且善于表达出来,善于示范给儿童。

A)首先是聆听,欣赏优秀的作品,教师作分析阐述。

B)分句是音乐表情的核心,但不是教儿童从理性上把握分句,而是凭学习中形成的对音乐直接感受体会到这种音乐的标点符号——音乐的文法。教师应当有表情地、美妙地唱奏每一个乐句,来显示音乐的美感,学生慢慢地就会对提供表情的、具有美感意义的音型和各种表情特点愈来愈敏感,并且意识到音乐提供的这种机会,慢慢地就学会了抓住这种机会来作审美意义上的表情。

C)教学生创造性的演唱每一首歌曲,而从唱过的旧歌中去发现新的东西,会使学生增加对表情的认识和表情能力。

D)除了教学生以渐强,渐弱唱奏外,可进行如下练习:一组学生用较强的力度唱一首歌,而人数相同的另一组以弱的力度唱,(可以一组唱歌词,一组用衬词唱曲调),这种练习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音响中体会到音乐的明暗对比。一般来说,强的音响总是让人在印象中感到它站在前面,较近,而且色调明朗些,弱的则感到要远些,是处在强的音响的后面,色调也较暗。高的音要亮些,灵活些,低的音则暗些,笨重些。明暗法是音乐表情的基本方法。当然,音乐中的明暗绝不止这么简单,它包含着多种复杂的因素。

E)进一步要让儿童从音乐中,体会到不同乐音,调式、调性,乐曲中乐句之间,音型之间,以及不同音色的对比。

F)让学生喊叫着歌唱和自然舒适的歌唱,并启发学生作对比,让他们懂得良好的音质在表情中的重要意义。

       这一切都不是只作理性的口头分析、说教所能奏效的,更重要的是必须同时在教和学中培养出儿童对音乐表情的直接感受力。语言解释,实际示范,听赏和实习,视——听形象结合教学都是必须的。

       表情教学应当从学生最初级的,最简单的学习时就开始,须知:以后的一切学习,都不过是使音乐表情更丰富更准确而已。

       表情教学要贯穿音乐学习的全过程。


(八)兴趣的发现和培养

       兴趣在一切活动中都是重要的, 有人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强烈的热情”,不过,孩子越大就愈难具备强烈的兴趣和热清,他们的可能能力——天赋得以发挥的比例也越小。因此,教师的职责不仅是认真地热情地去教,而且也要去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孩子的热情之火一旦燃烧起来,就会出现惊人的勤奋和毅力,这种兴趣的持续,将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也许,一个天才就此产生出来。

       有些儿童生来对音乐敏感而且有强烈兴趣,有些儿童则需要去引起兴趣,培养兴趣,也有些是完全没有音乐兴趣的,他们的注意力在其它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诱导,善于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儿童的兴趣往往是感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他们对眼前就有结果的事总是有兴趣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力图使学生保持注意力和新鲜感,使已经产生的兴趣持续下去。这就要求教学的灵活、生动、有趣味,形式多样,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要求音乐教师们: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必须自己也对之感兴趣。早期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音乐知识,唱会了多少首歌曲,掌握了多少器乐技术,而在于在骇子心灵的土壤上播下对音乐强烈兴趣的种子,这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意义的。


(九)音乐记忆的培养

       音乐记忆是音乐才能的标志之一,它也是学习和感受音乐的生理、心理条件。听觉记忆是一种时间记忆,音响能在听觉神经上留下痕迹,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听觉与其它感觉相比优越性是,在儿童时代它就以最密切的方式与胸、喉、舌、唇等的肌觉联系起来了,即与自己的说话时的感觉联系起来了,在这一基础上听觉记忆又以触觉记忆加以强化。这就是说,儿童的思想是以舌唇的运动表现出来的。所以,唱、奏这种以肌肉运动为基础的活动,最能培养听觉记忆。在教学中,应当形成视(谱、图形, 色彩等)——听——运动(唱奏) 三的有机联系,音乐记忆力的改进主要是在学习方法上加以训练。

       记忆的定律有多次定律(反复),现时定律(此刻学习的)强度定律(生动),首次定律(先入为主的)。

       我们对学生的记忆训练当然应当以这些定律为依据来制定方法:

       (1)联想法:让学生唱奏时联系到身体和手脚的动作或周围的环境,以及有意识选用的可视触的道具如彩色长片,各种图案,再就是游戏;当音乐与这些东西通过多次反复练习而产生有机联系,就比较容易记忆。

       (2)兴趣法:有兴趣的地方就有记忆,因此应当努力引起学生的音乐兴趣,这就要求慎重地选择曲目和生动的教学,一般讲,女孩子对舞蹈和鲜明的色彩感兴趣,男孩子则又军事游戏、运动(如球类)等涉及到力量的东西感兴趣,应当结合这些性别、年龄、心理的差别进行教学,这无疑会有助于音乐记忆的发展。

       (3)理解法:理解了的东西也比较容易记住,教师除了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歌词和乐曲的意义,使儿童增进理解,也要以自己出色的唱、奏来拨动儿童的心弦,使学生能从真正的音乐角度来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内容和美。

要注意教材的选择,符合这个时期儿童的生理心理、智力知识诸方面的特点。

       (4)灌输法:虽然记忆的训练有许多种方法,该背该记的,还是应当严格地背记下来。教师要向学生灌输音乐知识并要求学生记忆,这在儿童期并不显得特别困难。事实上,绝大多数儿童都乐意学习音乐,并且主要地是从摹仿和直觉中得到最基本的音乐知识的,如音高概念。不理解的东西,他们也能学会,只要不超过儿童的体力和身体(例如手的大小,嗓音的高低)的天然条件。

       儿童在这个时期的学习和吸收的能力是惊人的,而且会终生受益,许多人在成年后都还可以唱出小时候听到或唱过的儿歌,这就说明,依据记忆的首次定律进行的记忆训练是合乎科学的,有重大意义的。


(十)音乐教学中美育

       音乐基本上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一个人的品性和感情起作用,我国的文化传统历来是把美育与德育联系起来进行的。但美育与德育毕竟不是一回事,后者是关于行为的,美育则主要涉及情感领域和幻想力。无论对于生活或是事业,健康的感情和强烈的幻想力都具有无可估量的影响。音乐之作为一门艺术所具有的功能,就在于此。

       我们要给儿童学习和聆听一些风格纯正、内容健康的,符合儿童特点的音乐。一些过分柔糜或强烈、节奏怪诞,音色刺耳、旋律感不强的音乐,是不宜给儿童学习的。一般说来,歌词的好坏比较容易鉴别,而音乐的好坏则比较稳晦,有些乐曲并没有多大的不好,可是却也没有多大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师的良好鉴赏能力和丰富的音乐知识是关键。教育人者必先先受教育。

       早期音乐教育是全面的早期教育的一部分,它必须与儿童的德育、智育、体育结合起来进行,有幸能享受到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是幸福的,音乐教师们,父母们,音乐工作者们,担负起这一光荣的任务来吧!


何璐老师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音乐系

14级学生赖慧媚阅读心得:


       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多,应试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音乐当成一种“考试的捷径”去学习,当然,我也不例外。我高二时由于文化成绩不佳被推荐通过艺考来弥补这一缺陷,对唱歌情有独钟的我选择了学习音乐。虽然高中两年的学习让我勉强考上了一所本B大学,但是我现在走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却愈发吃力。读罗艺峰教授的这篇文章时,我脑海里一直浮现一个想法:这是一篇写于1984年的文章,和我的出生时间相隔整整11年。倘若在那个时候有位与我有缘的音乐老师读到了这篇文章,而她又刚好把其中的方法运用在我身上,那么我如今对音乐的领悟是否会有所不同?

早期教育对人一生都尤为重要,特别是早期音乐教育。诚如罗艺峰教授在本文第一段所说:“早期音乐教育对于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的音乐才能的培养,以及智力和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强调的不是让父母和教师通过强硬灌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早期音乐教育,而是发现孩子的兴趣并耐心培养,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让孩子对音乐耳濡目染。这些方法都是学习音乐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而且时隔30余年仍然受用!

如今重视音乐早教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也意识到学习音乐不能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应该更加丰富、多元。而我也改变了以往当高中音乐老师的初衷,决心毕业以后投身于早期音乐教育事业!罗教授说:“有幸能享受到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是幸福的。”在我看来,能从事早期音乐教育的人也是幸福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新一代的孩子们真正体会到音乐的快乐和美感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

在此,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阅读到罗教授这篇文章,希望所有的父母们和音乐工作者们都能够和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担负起这一光荣的事业!


欢迎参加何璐乐教坊研修课程

亲子
乐教
             1.亲子乐教
             2.家长微课    
    3.孕妇音乐游览与胎教
                         4.多元文化乐教工作坊
 咨询:张老师18600038200   金老师18027295020
即兴
乐舞
             1.即兴舞动
             2.即兴奏乐
             3.动作合唱 
  咨询:罗翼13570911139
教师
研修
                   1.奥尔夫教育及应用
                  2.中国传统文化乐教
                  3.世界多元文化乐教
                              4.钢琴入门理论基础与教学法研究
                                       5.理论与实践研讨微课
                  咨询:豆果18516127723  赵洁13227829607
企业
培训
                      1.鼓圈
                       2.舞动
                    3.动作合唱
           咨询:何璐18610312143

备注:本工作坊所有课程必须提前一个月交费,以确定自己的席位;如需报名请回复何璐乐教坊公众微信;如需咨询请拨打下方电话。

声明:本工作坊的课程及课题均由何璐老师研发,其知识产权均属何璐老师个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寄语

如果你愿意探讨中国音乐教育现状和问题,

如果你愿意探讨奥尔夫与中国乐教间的关系,

如果你愿意探讨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

那么我们在这里一起探讨!

       或许你觉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太大,但是我相信终究有一天你会跟我们有着同样的思考!就像回到圆心和原点一样。

       因为正是有了这样的探讨,才会使我们永葆生机!并更加清楚自己为什么做、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

敬请关注!欢迎转发!

公众微信

heluyuejiaofang

何璐微博

http://weibo.com/marisolmusiced

何璐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lumusiced

联系方式

何老师18610312143(整体课程咨询)

罗老师13570911139(整体报名咨询)

金老师18027295020(整体报名咨询)

寓教于乐!乐者乐也!

平台编辑:五月鹿(网络音乐编辑新秀)

大家在看
友情链接